以下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 )。
A.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B.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C.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这样不同的类型、
D.拟人和托物都是类似联想的结果
第1题:
以下选项与文章内容不符的是( )。
A.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B.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C.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这样不同的类型
D.拟人和托物都是类似联想的结果
第2题:
第3题:
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的是()
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第4题:
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第5题:
想象包括三个要素,即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和()。
第6题:
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
第7题:
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和经验,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第8题:
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
第9题:
创作动机
艺术敏感
创作灵感
艺术想象
第10题:
艺术想象
再现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奇异性想象
第11题:
意象创造
意象生成
审美创造
审美过程
第12题:
艺术境界
艺术形式
艺术情感
艺术意象
第13题:
第14题:
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
A虚拟性
B情感性
C想象性
D情绪性
第15题:
艺术创作中,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艺术意象创造的最初动力是()。
第16题: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王昌龄《长信怨》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作出来总需要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第17题:
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第18题:
戏曲形象创造的虚拟,能够调动观众思维的(),在意象中获得艺术享受。
第19题:
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创作主体在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选取经验过的某一点事实,生发开去,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第20题:
想象的形象是幼儿感知过的
想象中的形象存在于生活
想象依靠感知和记忆
想象依靠对旧有形象的再现
第21题:
虚拟性
情感性
想象性
情绪性
第22题:
再现性想象
艺术想象
创造性想象
奇异性想象
第23题:
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第24题:
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