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在心理社会模式的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中,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为()。
第4题:
“某些人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是因为社会环境出了问题。因此社工应该推动服务对象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促进服务对象个体意识的觉醒,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发展。”上述观点属于()的基本假设。
第5题:
认知行为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增强权能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第6题:
认知行为
优势视角
增强权能
精神分析
第7题:
鼓励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向服务对象输入权能
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环境
改变服务对象认知
第8题:
鼓励服务对象聚焦于自身的不足并向其输入希望
鼓励服务对象在人际互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
协助服务对象明确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是其改变的媒介
第9题:
评估服务对象行为方面的情况
评估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评估影响服务对象的生物因素
评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
评估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
第10题:
鼓励服务对象聚焦于自身的不足并向其输入希望
鼓励服务对象在人际互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
协助服务对象明确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是其改变的媒介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鼓励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向服务对象输入权能
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改善服务对象消极的思维方式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增强全能理论看来,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从而能实现自己。因此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第16题: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对此,社会工作者要正确把握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需()。
第17题: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缺乏权能。却表现为缺乏权能
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第18题:
关注服务对象的个人情况
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
关注服务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
关注服务对象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
关注服务对象所处的周围环境
第19题:
鼓励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向服务对象输入全能
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环境
改变服务对象认知
第20题:
精神分析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
增强权能理论
第21题:
鼓励服务对象聚焦于自身的不足并向其输入希望
鼓励服务对象在人际互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经验
协助服务对象明确社会工作者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者是其改变的媒介
第22题: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
社会工作者是否能有效地给服务对象输入希望
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工作者的有效支持
第23题:
治疗性的签约
权威性的咨询
积极性的引导
合作性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