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去帮助个人解决生活问题及改善其生活环境。这就是以()为本的协助模式。
第4题:
促进病人及其家庭在行为、态度、情绪和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属于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5题:
关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工作的专业观点认为( )
第6题:
人本主义
优势视角
人在环境中
赋权模式
第7题:
个人只能被动的顺从环境
个人可以随意地改变环境
人在环境中,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个人问题主要是由环境造成的
个人问题与环境无关
第8题:
改善社区周围的微观环境
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福利
明确工作服务的范围
促进宏观场景的总体优化
协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多元增能
第9题:
解释问题
预测
指导服务实践发展
发展新的理论
第10题:
以困难群体及其议题为主要对象
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
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推进福利
第11题:
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
社会工作通过服务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和适应是社会工作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在分析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主要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
第12题:
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长期介入
综合介入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第16题: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等方面的议题也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研究的问题,这是从( )角度对社会工作研究对象所作的界定。
第17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人与()互动的视角多方面的开展工作。
第18题:
环境
服务对象
学校
社会
第19题:
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福利
改善环境的总体质量
促进宏观场景的总体优化
协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多元增能
第20题:
个人只能被动地顺从环境
个人可以随意地改变环境
“人在环境之中”,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个人的问题主要是由环境造成的
第21题:
人群
视角
目标
问题
第22题:
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能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
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
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
进行社会管理
第23题:
个人的问题和环境无关
个人只能被动地顺从环境
个人可以随意地改变环境
“人在环境中”,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