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务,具体体现在()。
第5题: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第6题: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第7题: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研究探讨问题时,应以()
第8题:
协助服务方案的形成
描述和解释社会议题
指导服务计划的推行
评估服务项目的效果
第9题:
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非接触性研究
第10题:
以困难群体及其议题为主要对象
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
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推进福利
第11题: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第12题:
题目的决定
现状把握
原因分析
对策的探讨
对策的实施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在对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政策行动建议,这种研究被称为()
第17题:
社会工作者在分析服务对象的困难和问题成因时,既重视服务对象的个人原因,也重视社会原因。这种分析视角强调的是()。
第18题:
生态伦理的学科对象是()
第19题:
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过程与程序是()①观察资料,发现问题②探讨规律,寻找原因③处理数据,比较分析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
第20题:
现状调查
态度调查
对策研究
因果分析
第21题:
人、物(机械、设施、家具等)和环境(空间形状、尺度、氛围等)各自的特征分别进行研究
人为主体依据进行协调
人适应物和环境从而对人提出要求
第22题:
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探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并验证病因假说
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第23题:
研究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价值;
研究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探讨和确立科学的自然环境观和环境道德行为准则;
以上全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