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由于社会工作这门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它所适用的对象也是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东西方在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中国的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加以融合,才能解决社会工作“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好地为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所谓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将外来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使结合后的理论及方法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实际需求,使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意义
1.可以大大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即是借鉴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服务更加 “接地气”,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这样可以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2.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工作者能力
要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稳步推进,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努力,而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更强、更专业化的工作能力。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社会工作者灵活运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洞察我国实际发展动向,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这些也都能很好地锻炼社会工作者的能力。
3.可以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虽然没有国界,但是当它传入某一国家,融入某种文化,就会具有鲜明的特色,深深地打上国家和文化的烙印。社会工作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使其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还可以使社会工作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成为国际社会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1.丰富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完善社会工作相关制度
政府、社会工作组织(如社会工作协会)和基层社会工作组织都要充当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做好任务分工,发挥好国家主体作用、社会工作组织协同参与作用以及基层社会工作组织的能动作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明确社会工作的内原动力,明确社会工作的发展方略,并推动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完善社会工作理论,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在遵循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使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更加适应中国情况,完成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此外,社会工作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第一,我们在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时,不可生搬硬套,应该结合我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实际,灵活运用,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第二,通过理论的指导,寻找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最佳实现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中投入更多科学的技巧,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促进本土化工作更好地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3.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全面参与中国社会建设
中国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国外差异很大,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必须致力于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二是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留守人员服务;三是要进一步重视老年群体服务;四是要重视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艾滋病患者、酗酒吸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五是要进一步重视受灾群众服务。此外,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者要着力为党和政府部署的重大战略、限时任务等做好服务,如现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大力参与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
4.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水平、素质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政府部门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定期进行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实务方法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该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后备人才建设。最后,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让更多的人加入社会工作的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