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小石在社区中发起了“爱心对对碰”活动,推动居民互相了解,彼此结对子,尤其加强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网络化社区支持的特点是( )。
A.促进同辈群体的支持
B.建立邻居协助网络
C.利用居民个人人际关系
D.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某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小区中的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比较多,社区工作者开展了“爱心对对碰”项目,让邻里之间互相结对子,互相照顾,这种工作方法的特点是()。
第7题:
为了让社区中的居民相互认识、彼此交流从而密切邻里关系。社会工作者小星在国庆期间举办了社区文艺表演,这一活动应在社区工作的()阶段开展。
第8题:
社会工作者小林发现社区内的居民很少来往,邻里关系很冷漠,他决定在社区内开展一些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建立起社区居民之间的支持网络,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他采用的是()工作模式。
第9题:
某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小区中的低保家庭与低收入家庭比较多,社工开展了“爱心对对碰”项目,让邻里之间互相结对子、互相照顾。这种工作方法的特点是()。
第10题:
准备
启动
巩固
评估
第11题:
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团结邻里
社区参与
第12题:
利用居民个人人际关系
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
促进现辈群体的支持
建立邻居协助网络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在光明社区,社会工作者发起了“爱心对对碰”项目,推动居民互相了解,彼此结对子,尤其加强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网络化社区支持的特点是()。
第19题:
社会工作者腾欣发现某社区中居民之间很生疏,彼此在生活中没有交集,针对社区居民 间的冷漠和疏离,腾欣应采取的策略是()。
第20题: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工作阶段采用的介入策略有所不同。社会工作者小王策划在中秋节举办社区运动会,以创造机会让居民相互认识、彼此交流从而密切邻里关系。这一活动应在社区工作的()阶段开展。
第21题:
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团结邻里
社区教育
社区参与
第22题: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整合社会资源
工作效率高
减少资金投入
项目主题明确
第23题:
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整合社会资源
工作效率高
减少资金投入
项目主题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