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小虎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越来越严重,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于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吼大叫。与小朋友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他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甩开。这个时候小虎

题目
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小虎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越来越严重,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于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吼大叫。与小朋友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他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甩开。这个时候小虎就会立即停止行动,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自闭症。问题: 1.结合案例,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小虎的现象。 2.结合案例,应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分析小虎,并指出小虎现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小虎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越来越严重,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于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明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制力,每天一个人刻苦练球;小虎是一位话多劳神的孩子,自制力较差而敏感,喜欢与人交流,喜欢写作。对他们二人认知风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小明是典型的沉思型,小虎是冲动型
    B.小明更适合学习文学等人文学科
    C.小虎更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
    D.小虎在数学等自然科学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通过题干描述,小明属于场独立型,小虎属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学生长于自然科学,独立性强,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依存型长于社会科学,敏感容易受暗示,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

  • 第2题:

    《我的家庭塑造我》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家庭对我的影响
    1.讲述规则
    选择与你同住或照顾你多年的父母或其他家人,请写三点你欣赏他们的地方和三点你不欣赏他们的地方。时间5分钟。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写完之后对照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的爸爸是一个非常严谨、不苟言笑的人,我很佩服他严谨的态度,但是有时候过于固执,感觉有些距离,我发现自己也有他的影子。
    生2: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会打算、计划的人,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时候会有点吹毛求疵。我在自己的事情上就会提醒自己,张弛有度。
    4.提出主题
    感谢大家的分享!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父母是我们重要的支持系统,现在大家正处于学习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全家人都会围着自己转,你的心里是感恩还是反感?跟父母的关系融洽还是紧张?今天,让我们重新梳理家庭对我们的影响,认真审视家庭如何塑造我。
    (二)主题活动一:心灵故事
    1.讲述规则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父母在孩子升学前参加了“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当孩子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时,都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帮助孩子调适,同时也能及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临近高考一个月时,依然能监督帮助孩子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最终,孩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交流讨论
    师:当你扮演父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生1:作为父母的角色,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一方面非常的着急,很希望能帮到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把孩子照顾的面面俱到,营养要跟上等等,感觉到非常累。
    生2:当我在父母的角度上的时候,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恨不得全职来照顾自己的孩子。
    3.教师小结
    大家通过表演,都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对我们投注了很多的关注,在生活方面给予我们支持。有的时候可能会过犹不及,给我们造成困扰,但是我们也要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试着去理解父母。
    (三)主题活动二:爱的语言
    1.讲述规则
    请同学们相互合作,以4人为一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你是从哪些行为感受到父母的爱的,你是如何与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的?讨论时间8分钟。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一下你们的结果?
    生1:我的父母总是会及时的肯定我,称赞我,不吝啬对我的夸奖,从他们的话中我感到他们非常爱我。
    师:这是肯定的语言,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夸夸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付出。
    生2:在我的家里,每周会有专门的时刻,一家人在一起,或是一起做顿饭,或是一起散步,谈谈心。
    生3:虽然我现在长大了,但是父母还是很喜欢摸摸我的头,给我拥抱,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其实我感觉很开心。
    4.教师小结
    大家找到的表达爱的方法都非常独特。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更好的与父母相处,向他们表达爱。
    (四)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大家都更理解父母,也知道了一些与父母相处的好方法,课后可以和父母分享你在这节课的所思所感。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 第3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1][简答题]
    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5分)

    [问题2][简答题]
    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15分)


    答案:
    解析:
    1.小虎的气质属于胆汁质。胆汁质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胆汁质的儿童通常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但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精力旺盛”、“做事急躁、马虎”、“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遇事总是难以克制”等对小虎的描述,都是胆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小虎的气质属于胆汁质。

    2.对于胆汁质的小虎,我会着重培养其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首先,利用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的特点,让小虎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既能发扬其优点,又有助于培养小虎的责任感。
      其次,对于“做事急躁、马虎”的小虎,我会引导小虎多做一些安静的、需要耐心的游戏,同时注意家园配合,帮助小虎逐渐变得认真、有耐心。
      再次,由于小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我会采取适当的奖惩方法,让小虎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塑造其良好行为。
      最后,由于小虎“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我会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故事、游戏,让小虎在遇到事情时多想想为什么,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比较合适,从而帮助他学会自制。
      总之,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育的目的不是设法改变儿童原有的气质,而是要克服缺点,发展优点,使儿童在原有气质的基础上形成优良的个性特征。

  • 第4题:

    在老师提问时,小虎总是喜欢抢答,但基本都答错。因此,老师应当()。

    A. 批评小虎不认真思考
    B. 引导小虎认真思考
    C. 当堂批评小虎
    D. 对小虎置之不理

    答案:B
    解析:
    教师要关注幼儿思考的过程,启发幼儿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小虎总爱抢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反映了其思考过程的不认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认真思考。

  • 第5题:

    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当小虎还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在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他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父母也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叫大吼。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他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用手甩开。这个时候小虎就会立即停止行动,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自闭症。问题:1.结合案例,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小虎的现象。2.结合案例,应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分析小虎的问题,并指出小虎现阶的任务是什么,他现在有些什么困扰?3.针对小虎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10分)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个体的发展分成4个时期,分别是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是幼儿的感知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和动作活动。2~7岁是前运算阶段,在这一时期,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12~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时期,一般儿童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案主小虎10岁,已到了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然而他的认知水平依然停留在感知动作的阶段。此外,他运用语言作为中介描述外部世界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语言表达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感觉统合疗法的理论即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阶段理论基本类似,首先规定了新生儿感觉统合发展的4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即在此基础上对小虎进行感觉统合方面的训练。
    2.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儿童早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少年期(12~20岁)、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5岁)、成年晚(老年)期(65岁以上)这八个阶段。
    案例中的小虎今年10岁,处于儿童中期。儿童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增加勤奋感,使勤奋感超越自卑感;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形成良好的自身能力。小虎现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叫大吼。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用手甩开。这个时候小虎会立即停止行为,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这里可以看出小虎还处于幼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一些行为,还未完成儿童早期的任务,还在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没有形成克服内疚、建立信心的人格,对自身没有确切的目的,意志力较薄弱。他的重要联系人还是父母和家庭,需要形成相应的同辈群体和自身的角色模式。
    3.解决方案:(1)在小虎自身方面,利用个案辅导的方式对小虎进行治疗。在语言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言语治疗帮助他提升语言能力;在认知方面进行提升,增强小虎的自我认同感和提升他的自信心;对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吐唾沫和不良交际行为等,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同伴之间的关系。(2)在家庭方面,对小虎的父母进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技能培训,提高治疗效果。(3)在朋辈群体方面,与小朋友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小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接纳小虎,扩大小虎的“交际圈”。(4)改善小虎的生活环境,创建专业治疗环境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促进小虎健康成长。

  • 第6题:

    小虎队模仿的是香港的草蜢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在“小虎队”成员中,吴奇隆被称()虎。


    正确答案:霹雳

  • 第8题:

    问答题
    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5分)(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15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著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腿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

    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问题(一):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问题(二):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材料分析题: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问题: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的气质类型和特征实施教育?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某中班美术活动课上,王老师拿来了几个苹果让小朋友们观察,之后引导小朋友以“苹果”为主题进行绘画。王老师在巡视指导幼儿绘画时发现,小虎画纸上的苹果都是黑色的。对此,王老师的正确做法是(  )。
    A

    替小虎将苹果涂上其他颜色

    B

    告诉小虎苹果的颜色,并要求小虎重新画

    C

    耐心地询问小虎为什么将苹果画成黑色

    D

    批评小虎观察得不仔细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材料:
    张明和李文均是初三的学生,一天,张明找李文诉说心里烦闷想打人发泄。张文想起两年前读初一时与小虎有过小矛盾,便提议去找小虎报复。于是在放学时集结其他“好友”将小虎挟持到一所废弃小学的操场上脱衣殴打,同时不停对受害者进行语言上的侮辱以及身体上的猥亵。事后调查发现,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家庭条件宽裕有余,父母从小对其十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孩子提的要求一律想方设法满足。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
    (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放纵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①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材料中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父母从小对其十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孩子提的要求一律想方设法满足,造成了孩子的任性、野蛮、无礼、胡闹。
    ②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权威性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的特点,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③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
    (2)除家庭因素外,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智力、气质这些与遗传因素关系较密切,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强弱而异,社会对顺应的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③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④后天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固然起重要作用,但没有个人的努力和勤奋,要获取事业成功是不可能的。

  • 第14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虎发现有一群初中男生经常聚集在操场,欺负一些体格较差的同学。小虎计划解决这一问题,他运用不同的小组工作技巧帮助他们改变不当行为。这时小虎所扮演的角色是( )。

    A.使能者
    B.协调者
    C.矫治者
    D.教育者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材料:
    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他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
    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2分)
    (2)如果你是小虎的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他的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18分)


    答案:B
    解析:
    (1)小虎的气质属于胆汁质型。胆汁质儿童精力旺盛,反应迅速,容易冲动,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小虎的表现符合胆汁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2)教师在对胆汁质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帮助他克服粗暴、狂妄自大等不良性格,培养其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在教育时,对他的要求要严格一些,适当进行批评,但也要防止其产生对立情绪。

  • 第16题:

    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当小虎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于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叫大吼。与小朋友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他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甩开。这个时候小虎就会立即停止行动,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自闭症。
    问题:
    1.结合案例,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小虎的现象。
    2.结合案例,应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分析小虎,并指出小虎现阶段的任务是什么,他现在有些什么困扰?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个体的发展分成4个时期,分别是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0~2岁是幼儿的感知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和动作活动;2~7岁是前运算阶段,在这一时期,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12~15岁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时期,一般儿童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服务对象小虎10岁,已到了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然而他的认知水平依然停留在感知动作的阶段。此外,他运用语言作为中介描述外部世界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语言表达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感觉统合疗法的理论即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4阶段理论基本类似,首先规定了新生儿感觉统合发展的4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即在此基础上对小虎进行感觉统合方面的训练。
    2.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有八大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者说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个体只有尝试面对并解决这一冲突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或“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那么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儿童早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少年期(12~20岁)、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5岁)、成年晚(老年)期(65岁以上)这八个阶段。
    案例中的小虎今年10岁,处于儿童中期。儿童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增加勤奋感,使勤奋感超越自卑感;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形成良好的自身能力。小虎现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叫大吼。与小朋友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甩开。这个时候小虎会立即停止行为,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这里可以看出小虎还处于幼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一些行为,还未完成儿童早期的任务,还在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没有形成克服内疚、建立信心的人格,对自身没有确切的目的,意志力较薄弱。他的重要联系人还是父母和家庭,需要形成相应的同辈群体和自身的角色模式。
    解决方案:(1)在小虎自身方面,利用个案辅导的方式对小虎进行治疗。在语言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言语治疗帮助他提升语言能力;在认知方面进行提升,增强小虎的自我认同感和提升他的自信心;对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吐唾沫和不良交际行为等,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同伴之间的关系。(2)在家庭方面,对小虎的父母进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技能培训,提高治疗效果。(3)在同辈群体方面,与小朋友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小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接纳小虎,扩大小虎的“交际圈”。(4)改善小虎的生活环境,创建专业治疗环境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促进小虎健康成长。

  • 第17题:

    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著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从此老师应该(  )

    A.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小虎队组合成员是吴奇隆、苏有朋和谁?


    正确答案: 小虎队组合成员是吴奇隆、苏有朋和陈志朋。

  • 第19题:

    在老师提问时,小虎总是喜欢抢答,但基本都答错,因此老师应当()。

    • A、批评小虎不认真思考
    • B、引导小虎认真思考
    • C、当堂批评小虎
    • D、对小虎置之不理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小虎,男,今年10岁,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亲近父母。小虎的母亲描述说当小虎还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感觉孩子不太和自己亲近,但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在小虎5岁的时候情况就越来越严重,他不爱说话,不接触身边的小朋友,对父母也非常冷漠。现在,小虎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弱,还经常分不清“你”和“我”这样的人称代词。在行为方面表现也非常差,小虎经常会向他人吐唾沫,有时还对他人大叫大吼。与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友好,他经常会摸对方的耳朵或者摸对方的头.但往往会被别人用手甩开。这个时候小虎就会立即停止行动,但一会儿又会反复,直至别人不满时才会结束,之后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或到妈妈身边坐着。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自闭症。问题:1.结合案例.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小虎的现象。2.结合案例,应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分析小虎的问题,并指出小虎现阶段的任务是什么,他现在有些什么困扰?3.针对小虎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老师提问时,小虎总是喜欢抢答,但基本都答错,因此老师应当()。
    A

    批评小虎不认真思考

    B

    引导小虎认真思考

    C

    当堂批评小虎

    D

    对小虎置之不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属于沉思型、有的属于冲动型。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并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认识方式,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 第22题:

    问答题
    1995年,中国籍公民超耿虎与日本籍公民佐佐木智子在中国结婚,婚后在中国生有一子,取名赵小虎。1998年,佐佐木智子独自回日本居住。2000年,赵耿虎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感情淡漠为由,在中国法院提请离婚诉讼。佐佐木智子同意离婚。在子女监护权和抚养权问题上,双方产生争议。佐佐木智子要求将赵小虎带回日本,由她抚养,赵耿虎要求赵小虎留在中国,由他抚养。赵小虎应由其父抚养,还是应由其母抚养?

    正确答案: 我国对涉外监护、抚养亦无明确的实体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曾对中国公民和前苏联公民之间的子女监护和抚养问题作过批复。批复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其子女由中国公民监护、抚养为宜。我国法院可参照这一批复,判赵小虎由赵耿虎监护、抚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1995年,中国籍公民赵耿虎与日本籍公民佐佐木智子在中国结婚,婚后在中国生有一子,取名赵小虎。1998年,佐佐木智子独自回日本居住。2000年,赵耿虎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感情淡漠为由,在中国法院提请离婚诉讼。佐佐木智子同意离婚。在子女监护权和抚养权问题上,双方产生争议。佐佐木智子要求将赵小虎带回日本,由她抚养,赵耿虎要求将赵小虎留在中国,由他抚养。赵小虎应由其父抚养,还是应由其母抚养?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赵小虎在中国出生,具有中国国籍,其父是中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赵小虎出生后,一直在中国生活,这表明赵小虎与中国有最密切联系,本案应适用中国法律。另外,日本《法例》20条规定:"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依父之本国法"。赵小虎的父亲赵耿虎是中国公民,根据日本的法律,本案也应适用中国法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