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案例: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以“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
1.与原“有效沟通”儿童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答案要点】
1.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有:
(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服务参与可促使父母成为培训者,由于父母清楚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且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小组“布置”的实践练习。
(2)由于双方都参与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改变不是单向的,也并不是只有子女沟通方式不足才造成亲子关系不良。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给对方以鼓励,从而增强亲子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通过参加亲子平行小组活动,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能够得到很大改善。父母通过参加亲子平行小组,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重新开始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2.
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如下:
A:学会积极聆听
B:我眼中的父母
C:跨组训练:知己知彼
D:管理不良情绪,学习正确的批评方式
E:发现和肯定(孩子的)闪光点
【提示】本题考点是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中改善家庭亲子关系的服务内容以及小组工作方法在家庭中的运用,要注意亲子平行小组的每项活动对应。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某社会工作者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开展了各类个案及小组服务,在服务中该社会工作者发现很多网络成瘾的孩子家长都面临着如何管教子女、如何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绪、如何掌握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等共同难题。该社会工作者及时把这些家长组织起来并成立的工作小组属于()。
第6题:
为了促进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小王为社区内青少年的父母开办了亲子辅导小组,让家长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同时建立家长间的互助关系。该小组工作属于()青少年服务。
第7题:
社会工作者小刘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长开展小组服务。在小组过程中,小刘引导和协助家长表达自己面对孩子网络成瘾时的情绪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经验。小刘的做法体现了()的特点。
第8题:
支持小组
成长小组
教育小组
治疗小组
第9题:
任务小组
自助小组
焦点小组
教育小组
第10题:
支持小组
成长小组
教育小组
治疗小组
第11题:
支持小组
成长小组
教育小组
治疗小组
第12题:
兴趣小组
治疗型小组
教育小组
成长小组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医务社会工作者发现,许多唇腭裂患儿渴望与同伴玩耍,但家长大多因担心孩子被别人嘲笑而不让其出门玩耍,孩子为此哭闹,家长常束手无策,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家长既对孩子过度保护,又不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家长的问题与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第17题:
近年来,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亲子类的活动。于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林萍决定对家长团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沟通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庭改变技巧等,这些活动很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林萍的这种工作方法属于()。
第18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调研了解到,某社区有一些家长存在着教育子女方面的困难,因此组织开展了"家长技巧训练小组",帮助组员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方法。该小组属于()。
第19题:
帮助家长处理情绪问题
提升家长照顾患儿的能力
帮助处理家庭关系
构建患儿社交支持系统
第20题:
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学生中开展“社区适应”为主题的小组辅导
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学校所采取的措施
对上网成瘾学生的家长开展小组辅导
根据上网成瘾程度为学生建立分类档案
第21题:
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在学生中开展“社区适应”为主题的小组辅导
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学校所采取的措施
对上网成瘾学生的家长开展小组辅导
根据上网成瘾程度为学生建立分类档案
第22题:
婚姻辅导
家庭辅导
儿童辅导
亲职辅导
第23题:
儿童小组工作
儿童团体辅导
儿童社区工作
儿童个案辅导
第24题:
成长小组
教育小组
治疗小组
兴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