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原告提出的所有证据,不足以说明被告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如果法官的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相关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原告提出的证据中,至少没包括这样一个证据,有了它,足以断定被告有罪。
Ⅱ.原告提出的论证中,至少没包括这样一个证据,没有它,不足以断定被告有罪。
Ⅲ.原告提出的论证中,至少有一个与事实不符。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Ⅱ。
E.Ⅰ、Ⅱ和Ⅲ。
第1题:
在统计行政诉讼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 )。
A.原告
B.被告
C.法官
D.证人
第2题:
A.法官
B.证人
C.原告
D.被告
第3题:
A、原告人数
B、被告人数
C、原告和被告人数
D、审判案件的法官人数
第4题:
一些人对某法官在针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案中的公正性提出怀疑。但有记录表明:60%的这类案件中,法官的决定对妇女有利,这表明法官在针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案件中并没有歧视妇女。下列各项中,最能反对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
A.该法官在非性别歧视案件中,对女性被告或原告有偏见。
B.许多法官发现在针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案件中难以保持客观性
C.有证据表明,妇女应当在该法官处理的70%以上的针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案件中胜诉
D.该法官审理的大多数针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案件是由一个较低法庭上诉的
第5题:
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
第6题:
中国现阶段司法实践中的利率主要是由()裁定的
第7题: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被告举证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
法官职业责任的特点有()。
第9题: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得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下列()情形除外。
第10题:
对于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第11题:
被告陈述词
原告陈述词
证人证言
证据
第12题:
针对法官的所有行为
追究法官职业责任的主体由特定机构承担
法官职业责任的确定须遵循严格的程序
针对法官的犯罪行为和其他各种不当行为
第13题:
依据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法官行为。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A.徐法官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对判决书提出的质疑,以不屑的口吻说:“你一个文盲加法盲,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评论:徐法官的行为不符合司法礼仪
B.蓝法官在开庭调解时,为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身着便装,谈笑风生。评论:蓝法官的行为违反法庭规则
C.周法官在当地出席大学同学私人投资的公司开业典礼,并在被公开介绍法官身份后登台致贺辞。评论:周法官的此行为违反了不得以职业、身份、声誉谋取利益的义务
D.谢法官正在承办一宗合同纠纷案件。该案被告向谢法官的配偶林某任职的A公司表示,愿将一个工程项目发包给该公司,条件是让林某任该项目的主管。林某将此事告诉了谢法官,并提及发包人是该案的被告。谢法官听后未置一词。评论:谢法官的行为违反了约束家庭成员的义务
第14题:
A、原告一方是法官的妻子的弟弟
B、被告是法官的仇人
C、法官受原告强烈邀请参加宴会
D、法官与原告是校友关系但不认识
第15题:
A.法官
B.原告
C.被告
D.证人
第16题:
有人对某位法官在性别歧视类案件审理中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这一质疑不能成立,因为有记录表明,该法官审理的这类案件中60%的获胜方为女性,这说明该法官并未在性别歧视类案件的审理中有失公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对上述论证构成质疑?
Ⅰ.在性别歧视案件中,女性原告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和证据,一般不会起诉。
Ⅱ.一个为人公正的法官在性别歧视案件的审理中保持公正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Ⅲ.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遭到性别歧视,女性应该在60%以上的此类案件的诉讼中获胜。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Ⅲ。
第17题:
对法官来说,如何通过审判来还原客观事实,靠的是()
第18题: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主要是()。
第19题: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出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第20题:
张三和李四是案件的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法官总是质问被告,原告要表达的内容全部都让法官代劳了。这不符合()。
第21题:
对法官来说,通过审判来还原客观事实,依据的是()
第22题:
被告陈述词
证人证言
原告陈述词
证据
第23题:
徐法官在接待当事人的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对判决书提出的质疑,以不屑的口吻说:“你一个文盲加法盲,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评论:徐法官的行为不符合司法礼仪
蓝法官在开庭调解时,为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身着便装,谈笑风生。评论:蓝法官的行为违反法庭规则
周法官在当地出席大学同学私人投资的公司开业典礼,并在被公开介绍法官身份后登台致贺辞。评论:周法官的此行为违反了不得以职业、身份、声誉谋取利益的义务
谢法官正在承办一宗合同纠纷案件。该案被告向谢法官的配偶林某任职的A公司表示,愿将一个工程项目发包给该公司,条件是让林某任该项目的主管。林某将此事告诉了谢法官,并提及发包人是该案的被告。谢法官听后未置一词。评论:谢法官的行为违反了约束家庭成员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