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时,实际为患者,但根据某法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率为
A.灵敏度
B.特异度
C.假阳性率
D.特异度
E.假阴性率
第1题:
A.拟诊为严重但疗效好的疾病,以防漏诊
B.拟诊为有一定治疗效果的疾病,以便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C.存在多种可能疾病的诊断,可排除某一诊断
D.拟诊患者有某病的概率较大,以便确诊
第2题:
240例心梗患者和140例非心梗患者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801U为+,<801U为-)结果如下:
CK试验诊断的指标灵敏度为A、10.42%
B、89.58%
C、18.57%
D、81.43%
E、63.42%
CK试验诊断的指标特异度为A、10.42%
B、89.58%
C、18.57%
D、81.43%
E、63.42%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第3题:
实际有病,用该诊断标准正确判定为阳性的能力称
A.特异度
B.阳性结果的预测值
C.变异度
D.阴性结果的预测值
E.灵敏度
第4题:
在诊断方法确定之后,其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患病率
E.一致性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为患者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
第9题:
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试验被定为有病的概率,为()
第10题:
评价医学诊断效能的方法中,将灵敏度和特异性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的指标是()
第11题:
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准确度
第12题:
假阳性率
阳性结果预测值
准确性
阴性结果预测值
假阴性率
第13题:
A、评价某种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特异度和灵敏度
B、误诊率又称假阴性率
C、正确诊断指数=真实性+可靠性-1
D、灵敏度是指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E、特异度是指实际无病而按该标准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第14题:
在评价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时,实际为患者,但根据某法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率为
A.灵敏度
B.1一特异度
C.假阳性率
D.特异度
E.假阴性率
第15题:
为尽量发现患者,在制订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
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
C.降低假阳性率
D.提高假阴性率
E.使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接近
第16题:
在评价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时,实际为患者,但根据某法诊断为非患者的百分:率为
A.灵敏度
B.1-特异度
C.假阳性率
D.特异度
E.假阴性率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关于某一筛检试验的真实性,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第20题:
实际有病但根据该诊断试验被定为非病者的概率,称为()
第21题:
实际无病但根据该诊断试验被定为有病的概率,称为()
第22题:
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断为有病的概率
实际有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无病的概率
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无病的概率
实际无病而按诊断标准被判为有病的概率
试验阳性者确诊为患者的可能性
第23题:
阳性结果预测值
阴性结果预测值
准确性
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