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

题目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问题:
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哪些?
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相似考题
更多“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m2。筏板基础,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办公区有部分砌体工程。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 围绕施工部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成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组成内容有: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施工方法;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 第2题:

    某汽车模具厂厂房工程,建筑面积6000m2,地上2层,首层层高13m,二层3.6m。独立柱基础,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结构柱一次浇筑。工期300日历天,由于工期紧张,现场需要多点交叉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首层施工前,项目部组织了脚手架、平台、梯子等安全设施的检查。监理单位认为检查的安全设施缺项,要求重新检查。 事件二:管线安装过程中,项目部使用钢管和扣件临时搭设了一移动平台用于设备安装作业,该平台高6m,台面面积15m2。 事件二中,项目部搭设的移动平台高度、台面面积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平台作业安全控制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不合理
    理由:移动式操作平台台面不得超过10m2,高度不得超过5m。
    (2)平台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有:
    1)台面脚手板要铺满钉牢;
    2)台面四周设置防护栏杆;
    3)平台移动时,作业人员必须下到地面,不允许带人移动平台。

  • 第3题:

    问答题
    背景: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²,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问题:(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哪些?(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3)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98000㎡,劲性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三层,地上四十六层,建筑高度约203m。基坑深度15m,桩基为人工挖孔桩,桩长18m。首层大堂高度为12m,跨度为24m。外墙为玻璃幕墙。吊装施工垂直运输采用内爬式塔吊,单个构建吊装最大重量为12t。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了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等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问题 :依据背景资料指出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有哪几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某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2000m3,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层高3.2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堂一至三层中空,大堂顶板为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屋面为女儿墙,屋面防水材料采用SBS卷材,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施工任务。 合同履行过程中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采购了110吨Ⅱ级钢筋,钢筋出厂合格证明材料齐全,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在现场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冷拉率控制为3%,监理工程师责令施工总承包单位停止钢筋加工工作。 事件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相关人员,聘请了外单位五位专家及本单位总工程师共计六人组成专家组,对《土方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专家组提出了口头论证意见后离开,论证会结束。 事件三: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编制了《大堂顶板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并绘制了《模板及支架示意图》如下。监理工程师审查后要求重新绘制。 事件四:屋面进行闭水试验时,发现女儿墙根部漏水,经查,主要原因是转角处卷材开裂,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了整改。 指出事件一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一:施工总承包单位进场后,采购了110吨Ⅱ级钢筋,钢筋出厂合格证明材料齐全,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批,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复试。
    正确做法:钢筋复验应不超过60吨,同时不能与不同时间、批次进场的钢筋进行混批送检、应根据相应的批量进行抽检、见证取样。
    不妥之处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在现场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冷拉率控制为3%。
    正确做法:二级钢冷拉率控制为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6)冻结地区解冻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人使用之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m2。筏板基础,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办公区有部分砌体工程。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 事件二中,对砌体工程冬期施工材料有哪些规定和措施?

    正确答案: 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和措施:
    (1)砖、砌块在砌筑前,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
    (2)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4)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Omm的冻结块或冰块;
    (5)如果使用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6)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北方某公建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施工单位为某建设集团公司。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东西长75m,南北长45m,檐高36m。主人口为宽25m、高10m的悬挑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围采取双排脚手架。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规定脚手架工程的检查与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监理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二:脚手架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规定了对脚手架杆件的设置和连结;并要求对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等内容进行定期重点检查。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主入口支承脚手架进行荷载试验时,在加荷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自两边向中间对称加载的方法,使负荷偏载,重心偏移,脚手架立杆弯曲变形,造成脚手架失稳整体坍塌。 事件四:监理单位在脚手架专项方案审核中发现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只有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作业程序等内容。 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一:项目部规定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
    理由:根据相关规定: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
    不妥之处二: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
    理由:应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有关技术文件,对脚手架进行分段验收,在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不妥之处三: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
    理由:应安排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负责人参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北方某公建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施工单位为某建设集团公司。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东西长75m,南北长45m,檐高36m。主人口为宽25m、高10m的悬挑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围采取双排脚手架。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规定脚手架工程的检查与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监理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二:脚手架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规定了对脚手架杆件的设置和连结;并要求对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等内容进行定期重点检查。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主入口支承脚手架进行荷载试验时,在加荷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自两边向中间对称加载的方法,使负荷偏载,重心偏移,脚手架立杆弯曲变形,造成脚手架失稳整体坍塌。 事件四:监理单位在脚手架专项方案审核中发现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只有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作业程序等内容。 事件四中,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还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入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还应有:
    (1)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2)绘制施工详图;
    (3)绘制节点大样图;
    (4)受力计算(验算)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北方某公建工程,建筑面积30000m2,施工单位为某建设集团公司。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东西长75m,南北长45m,檐高36m。主人口为宽25m、高10m的悬挑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围采取双排脚手架。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规定脚手架工程的检查与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监理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二:脚手架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规定了对脚手架杆件的设置和连结;并要求对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等内容进行定期重点检查。 事件三:施工单位对主入口支承脚手架进行荷载试验时,在加荷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自两边向中间对称加载的方法,使负荷偏载,重心偏移,脚手架立杆弯曲变形,造成脚手架失稳整体坍塌。 事件四:监理单位在脚手架专项方案审核中发现主人口支承脚手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只有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作业程序等内容。 事件二中,脚手架工程定期检查应重点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脚手架工程定期检查应重点检查的内容还有:
    (1)扣件螺栓是否有松动;
    (2)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3)架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是否有超载使用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背景:某房建群体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地上12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91210m2。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问题: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与补充的情况还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安装了一台塔吊用于垂直运输,在结构、外墙装修施工时,采用落地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相关部门对项目安全进行检査,发现外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想,责令项目部立即整改。【问题】项目部应在哪些阶段进行脚手架检查和验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某房建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均为地上1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91210m2。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上级单位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事件一中,过程检查组织者及参加部门分别有哪些?检查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过程检查组织者: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
    (2)参加部门:企业相关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参加;
    (3)检查内容: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如对工期、质量、效益有较大影响的应及时调整。

  • 第14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正确做法: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2)不妥之处二:高低跨差1.2m。
    正确做法:高低差不应大于1m。
    (3)不妥之处三:高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ram。
    正确做法: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某北方公建工程,建筑面积30000m²,施工单位为某建设集团公司。框架结构,建筑平面东西长75m,南北长45m,檐高60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规定脚手架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方案整体验收。监理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事件二:脚手架工程施工中,项目部规定对脚手架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的构造,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等内容进行定期重点检查。[问题](1)写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脚手架工程定期检查应重点检查的内容还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m2。筏板基础,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办公区有部分砌体工程。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 事件一中,项目部进行施工部署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内容有:
    (1)工程情况;(2)建设要求;(3)施工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m2。筏板基础,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办公区有部分砌体工程。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 事件二中,冬期施工现浇混凝土板时对测温与频次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测温与频次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某框架结构的厂房工程,地下1层,地上1层,层高4m。桩基础采用CFG桩,基础深5.5m,放坡开挖。建筑物平面尺寸45m×17m。地下室防水层为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拟采用外贴法施工。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成立了直营项目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中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依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确定,项目设置线性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建设单位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事件二:在省优评比检查活动中,项目部汇报中提到混凝土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包括: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运输及浇筑顺序和方法,确定混凝土振捣方法。专家认为内容不够全面。 事件三:根据工期总体安排,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雨期施工,项目部采取了相应措施。 事件二中,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还应补充的内容有:
    (1)选择设备的类型和规格;(2)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某房建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均为地上1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91210m2。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上级单位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与补充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修改与补充的管理措施有:
    (1)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补充;
    (2)报送原审核人审核;
    (3)原审批人审批后形成《施工组织设计修改记录表》;
    (4)进行相关交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
    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2)不妥之处二: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水平杆上。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某住宅工程,建筑面积65000m2,地上28层,地下两层。筏板基础,地上剪力墙结构。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施工总承包,中标价2.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单位成立了项目部,并于2010年12月15Et进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对项目进行了总体施工部署,划分了施工流水段,对分包单位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事件二:2010年6月15日,该工程进入雨期施工,施工至地上四层。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雨期施工措施。事件二中,项目部应采取哪些钢筋工程雨期施工措施?

    正确答案: 项目部应采取的钢筋工程雨期施工措施有;
    (1)雨天施焊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遇雨急速降温;
    (2)在后浇带两边各砌一道l20mm宽、200mm高的砖墙,上用彩条布及预制板封口,预制板上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
    (3)雨后要检查基础底板后浇带,后浇带内积水及时清理干净,避免钢筋锈蚀;(4)钢筋机械必须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设置机棚和排水沟;
    (5)焊机必须接地,焊工必须穿戴防护衣具,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某房建群体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地上12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91210m2。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问题:群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背景:某房建群体工程由五栋单体组成,地上12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91210m2。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中标价3、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部负责该项目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按照工程施工阶段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过程检查与验收,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事件二:施工至地上5层时,因工程设计重大修改,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问题: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修改与补充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