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某住宅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现浇剪力墙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装饰装修垂直运输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采用1.8m厚竹胶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组织了首层顶板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发现保证项目的立杆基础和一般项目的立杆设置存在问题,要求班组整改,班组及时进行了整改。事件二:施工升降机安装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发现检查评定保证项目的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没有完善;一般项目的通信装置没有安装。要求班组整改,班组及时进行

题目
背景:某住宅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现浇剪力墙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装饰装修垂直运输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采用1.8m厚竹胶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组织了首层顶板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发现保证项目的立杆基础和一般项目的立杆设置存在问题,要求班组整改,班组及时进行了整改。事件二:施工升降机安装完毕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发现检查评定保证项目的安全装置、限位装置没有完善;一般项目的通信装置没有安装。要求班组整改,班组及时进行了整改。问题:1.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施工作业场所的因素有哪些?内容有哪些?2.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的“三定”原则包括哪些内容?3.事件一中,项目部还应检查验收哪些模板支架的保证项目?哪些一般项目?4.事件二中,项目部还应检查验收哪些施工升降机的保证项目?哪些一般项目?


相似考题
更多“背景:某住宅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现浇剪力墙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装饰装修垂直运输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采用1.8m厚竹胶板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组织了首层顶板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发现保证项目的立杆基础和一般项目的立杆设置存在问题,要求班组整改,班组及时进行了整改。事件二:施工升降机安装完毕后,项目部组织”相关问题
  • 第1题:

    背景: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问题: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哪些?
    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1.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
    (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
    (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
    (6)冻结地区解冻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
    2.(1)不妥之处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
    正确做法: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2)不妥之处二:高低跨差1.2m。
    正确做法:高低差不应大于1m。
    (3)不妥之处三:高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
    正确做法: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1)不妥之处一: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
    正确做法: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不妥之处二: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正确做法: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杆长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
    4.(1)不妥之处一: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
    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2)不妥之处二: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水平杆上。
    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 第2题:

    【背景资料】某写字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
    ,装饰装修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
    模板工程采用竹胶板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程结构施工至三层时,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安全巡查,
    发现安全技术交底只有交底人签字。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
    只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事件二:结构施工至十七层时,项目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组织自评。
    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最终评分汇总表得分78分。
    检查项目中有多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及时安排整改。
    问题:
    1.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有哪些?
    2.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4.事件二中,项目部自评结果为哪一等级?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有: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安全技术交底;
    (4)安全检查;
    (5)安全教育;
    (6)应急救援。
    2.不妥之处一:安全技术交底只有交底人签字。
    正确做法:安全技术交底还应有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的签字确认。
    不妥之处二: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只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正确做法: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应对相关管理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
    (1)施工方案;
    (2)立杆基础;
    (3)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5)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6)交底与验收。
    4.等级为合格。
    理由: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时可评定为合格。

  • 第3题: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023m2,地上16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地基。由某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 结构施工时,采用垂直运输机械为塔式起重机,过程中安装了外用电梯并根据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配置了相应的机具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与装饰装修交叉作业时,工程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项目部只对塔吊按规定装设了避雷装置。检查组立即要求项目部对场地内的其他设备进行安全整改。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事件一中,项目部还应对哪些设施装设避雷装置(至少写出四项,不限于该背景使用设备)?


    正确答案: 项目部还应装设避雷装置的大型设施有:
    (1)照明灯架;
    (2)施工电梯等垂直提升装置;
    (3)高大脚手架;
    (4)各种大型设施。

  • 第4题: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023m2,地上16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地基。由某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 结构施工时,采用垂直运输机械为塔式起重机,过程中安装了外用电梯并根据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配置了相应的机具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与装饰装修交叉作业时,工程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项目部只对塔吊按规定装设了避雷装置。检查组立即要求项目部对场地内的其他设备进行安全整改。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对现场使用的开关箱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间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间规定有:
    (1)一般条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2)潮湿、有腐蚀性介质的场所中,漏电保护器要选用防溅型的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 第5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正确做法: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
    (2)不妥之处二:高低跨差1.2m。
    正确做法:高低差不应大于1m。
    (3)不妥之处三:高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ram。
    正确做法: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二十层,地下两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施工。由于工期紧张,现场需要多点交叉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事件三:总监理工程师巡检中发现施工操作人员工类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存在不当行为后,立即下发了监理通知,要求项目部整改。 事件二中,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现浇混凝土结构,摸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有:
    (1)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
    (2)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才能进行拆除。
    (3)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继续拆除。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5)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解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保证模板拆除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相关规定.说见答案:

  • 第7题:

    问答题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023m2,地上16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地基。由某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 结构施工时,采用垂直运输机械为塔式起重机,过程中安装了外用电梯并根据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配置了相应的机具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与装饰装修交叉作业时,工程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项目部只对塔吊按规定装设了避雷装置。检查组立即要求项目部对场地内的其他设备进行安全整改。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事件一中,项目部还应对哪些设施装设避雷装置(至少写出四项,不限于该背景使用设备)?

    正确答案: 项目部还应装设避雷装置的大型设施有:
    (1)照明灯架;
    (2)施工电梯等垂直提升装置;
    (3)高大脚手架;
    (4)各种大型设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023m2,地上16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地基。由某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 结构施工时,采用垂直运输机械为塔式起重机,过程中安装了外用电梯并根据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配置了相应的机具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与装饰装修交叉作业时,工程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项目部只对塔吊按规定装设了避雷装置。检查组立即要求项目部对场地内的其他设备进行安全整改。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事件二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不妥之处一: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
    理由:监理单位无此权力,因为只有在取得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核发的《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不妥之处二: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理由:外用电梯的安装和拆卸作业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事件一中,需要审查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哪些?审查验证的项目还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需要审查验证的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有:
    1)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2)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3)审核手续是否齐全。
    (2)审查验证的项目还应有:
    1)模板设计图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2)模板设计中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根据施工经验,写出六项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有:
    (1)作业高度在2m及以上时,要有操作架子或操作平台,并按要求进行防护;
    (2)操作架子上、平台上短时间堆放材料时,数量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允许荷载范围内;
    (3)冬期施工,对于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上的冰雪应事先清除;
    (4)雨期施工,要考虑抗风和加固措施(沿海地区可能存在台风等因素影响);
    (5)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6)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
    正确做法: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2)不妥之处二: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水平杆上。正确做法: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总承包单位在施工现场安装了一台塔吊用于垂直运输,在结构、外墙装修施工时,采用落地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相关部门对项目安全进行检査,发现外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想,责令项目部立即整改。【问题】项目部应在哪些阶段进行脚手架检查和验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背景:某写字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装饰装修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模板工程采用竹胶板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工程结构施工至三层时,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安全巡查,发现安全技术交底只有交底人签字。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只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事件二:结构施工至十七层时,项目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组织自评。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最终评分汇总表得分78分。检查项目多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及时进行了整改。
    问题:
    1.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有哪些?
    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4.事件二中,项目部自评结果为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有: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3)安全技术交底;
    (4)安全检查;
    (5)安全教育;
    (6)应急救援。
    2.不妥之处一:安全技术交底只有交底人签字。
    正确做法:安全技术交底还应由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不妥之处二: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只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正确做法: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应对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
    (1)施工方案;
    (2)立杆基础;
    (3)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5)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6)交底与验收。
    4.等级为合格
    理由: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

  • 第14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①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②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 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③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问题】事件四中,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哪些?写出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项目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P228、P218、P222。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1)安全技术交底(2)安全检查(3)安全教育(4)应急救援。
    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的正确做法:(1)24m 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2)电梯井口应设置固定的常闭防护栅门。(3)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 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

  • 第15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模板丁程施工中,支撑立柱的设计与安装要求有哪些(至少写出六项)?


    正确答案: 立柱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
    (1)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
    (2)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3)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
    (4)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
    (6)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7)对接接头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8)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
    (9)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10)上下层立柱要保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 第16题:

    【背景资料】某住宅楼工程.房屋檐口标高25.00m。该工程装饰用外架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落地脚手架,钢管为中48×3.6mm,步距l50m,立杆横距1.05m.跨距1.50m,连墙件按二步三跨设置,全立面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刘某为图省事,未系安全带,搭设钢管时脚下踩空从四楼摔下当场死亡; 事件二:脚手架拆除作业时,拆除人员先将两层连墙件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导致脚手架垮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ll人重伤。 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大横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 (1)不妥之处一: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
    正确做法: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2)不妥之处二: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正确做法: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杆长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ra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二十层,地下两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施工。由于工期紧张,现场需要多点交叉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事件三:总监理工程师巡检中发现施工操作人员工类手持电动工具使用存在不当行为后,立即下发了监理通知,要求项目部整改。 事件三中,简述Ⅰ类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控制要点。

    正确答案: 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外壳应做接零保护,并加装漏电保护装置。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严禁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自带的软电缆不允许任意拆除或接长,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更换。工具中运动的危险部件,必须按有关规定装设防护罩。
    解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控制要点。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外壳应做接零保护,并加装漏电保护装置。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严禁使用Ⅰ类手持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自带的软电缆不允许任意拆除或接长.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更换。工具中运动的危险部件.必须按有关规定装设防护罩。在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必须采用Ⅱ类工具.在狭窄场所(锅炉、金属容器、地沟、管道内等)宜采用Ⅲ类工具:

  • 第19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模板丁程施工中,支撑立柱的设计与安装要求有哪些(至少写出六项)?

    正确答案: 立柱设计与安装的要求有:
    (1)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
    (2)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3)支承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
    (4)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5)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
    (6)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7)对接接头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8)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拉结和剪刀撑;
    (9)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10)上下层立柱要保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北方某商业工程,建筑面积8000m2,施工单位为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框架结构,条形基础,地上4层,檐高18m。南侧与原有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贴建,原有建筑物层高4m,屋面局部高低跨差1.2m。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落地式脚手架,垂直运输工具为塔吊。施工总承包单位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实施。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南侧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达到6m后,项目部组织了验收,验收原有建筑物屋面局部高低跨差处发现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一跨与立杆进行了固定;高低跨差1.2m;高跨处上方的立杆轴线到高跨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800mm。要求作业班组整改。 事件二: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巡检发现脚手架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200m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是杆长的0.6倍,且超过500mm。 事件三:脚手架安装扫地杆时,安全总监发现纵向扫地杆固定在了距底座下皮25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固定在了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安全总监及时进行了纠正。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检查和验收阶段还应有:(1)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每搭设完6~8m高度后;(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后;(6)冻结地区解冻后;
    (7)停用超过一个月的,在重新投人使用之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某写字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垂直运输采用塔吊,装饰装修采用外用电梯,结构施工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模板工程采用竹胶板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工程结构施工至三层时,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安全巡查,发现安全技术交底只有交底人签字。施工负责人在分派生产任务时,只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事件二:结构施工至十七层时,项目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组织自评。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最终评分汇总表得分78分。检查项目多项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及时进行了整改。[问题](1)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有哪些?(2)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哪些内容?(4)事件二中,项目部自评结果是什么等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沿海城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23400m2,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筏板基础。顶板模板板面采用18mm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竖向结构模板采用大钢模。由某施工总承包企业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组织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了审查验证。审查验证了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内容。监理单位认为审查验证项目不够,要求项目部增加审查验证项目。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院提供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设计院回复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无具体要求。 事件二中,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有:
    (1)承重模板,结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拆除。
    (2)拆模过程中发现实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继续拆除。
    (3)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后,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4)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15023m2,地上16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地基。由某施工企业中标后进场组织施工。 结构施工时,采用垂直运输机械为塔式起重机,过程中安装了外用电梯并根据施工组织方案要求和进度安排配置了相应的机具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结构与装饰装修交叉作业时,工程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抽查中发现,项目部只对塔吊按规定装设了避雷装置。检查组立即要求项目部对场地内的其他设备进行安全整改。 事件二:外用电梯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取得监理单位同意即投入了使用;拆卸施工中,项目部安排架子工人拆卸了外用电梯主体。 根据施工机具安全管理规定,就圆盘锯的安全管理有哪些安全防护装置?

    正确答案: 就圆盘锯的安全防护装置有:
    (1)锯片防护罩;
    (2)传动防护罩;
    (3)挡网或棘爪;
    (4)分料器;
    (5)接零保护;
    (6)漏电保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