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当零件的应力( )疲劳极限时,每一次载荷循环都会对零件造成一定量的损伤,并且这种损伤是可以积累的。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低于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机动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第6题:
疲劳是指许多零件工作时随的应力值通常都低于制作材料的屈服点或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零件在这种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循环次数后仍会产生裂纹或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第7题:
规律性的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是根据疲劳损伤积累假说进行的。
第8题:
当三个相同的零件甲乙丙承受的σmaxz是相同的,但应力循环特性r分别是+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
第9题:
简述疲劳损伤线性积累假说的内容?
第10题:
材料发生疲劳破坏时的应力循环次数N必()该材料的循环基数N0;由于()等影响,零件的疲劳极限通常必小于其材料的疲劳极限。
第11题:
257
367
474
425
第12题:
第13题:
疲劳损失积累理论认为,当零件的应力低于( )时,应力循环不会对零件造成损伤。
A.强度极限
B.屈服极限
C.弹性极限
D.疲劳极限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最大应力σmax值相同,循环特征r分别是+1、0、-1的应力,其中()的应力最易使零件疲劳损伤。
r=-1
略
第17题:
疲劳极限是零件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
第18题:
钢制零件的σ-N曲线上,当疲劳极限几乎与应力循环次数N无关时,称为()疲劳;而当N
第19题:
由于金属材料承受长期反复交变载荷作用,虽然所受的应力小于强度极限甚至屈服极限,但是在无显著外观变形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第20题:
材料疲劳损伤累积假说认为:大于()的各实际工作应力每循环一次,就造成一次()损失,因此用各应力的实际总循环总次数Ni’与相应的达到疲劳时循环次数Ni之比表示的()在零件达到()极限情况时,各应力下其值之和应等于()。
第21题:
零件疲劳计算中,一定的循环特性r下,应力的实际循环总次数Ni’与相应应力下达到()时的循环总次数Ni之比,叫作寿命损伤率。零件在各应力作用下达到()极限时,各寿命损伤率之和应等于(),这就是疲劳损伤积累假说。
第22题:
甲
乙
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