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对
更多“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民法典》第137条规定,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生效。

    A.做出时

    B.发出时

    C.到达相对人时

    D.相对人知道时


    答案:C

  • 第2题:

    关于发布招标公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布招标公告是招标必经程序
    B、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可以用资格预审公告代替招标公告
    C、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可以自由选择发布媒介
    D、发布招标公告的目的是吸引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竞争

    答案:D
    解析:
    AB两项,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采用资格预审办法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的,应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招标人应当发布评标结果公示,公示中标候选人。C项,按照《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招标公告发布制度暂行办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发布。

  • 第3题: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要约不属于意思表示
    B.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作出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
    C.以公告方式发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D.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答案:C
    解析:
    (1)选项A:要约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2)选项B: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3)选项D: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 第4题: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要约不属于意思表示
    B.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属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C.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无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
    D.以公告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自公告发布时生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意思表示。选项 A:要约属于意思表示。选项 B: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选项C: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 第5题: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事实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
    B.抛弃动产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不得撤回
    D.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答案:D
    解析:
    (1)选项A: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事实行为不要求有意思表示;(2)选项B:抛弃动产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即于意思表示完成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3)选项C: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以撤回,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 第6题: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要约不属于意思表示
    B.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属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C.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无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
    D.以公告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自公告发布时生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意思表示。选项 A:要约属于意思表示。选项 B:有 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选项 C:继承开始 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 视为接受继承。

  • 第7题:

    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若招标公告中已明确表示与报价最优者订立合同,这种意思表示属于()

    • A、要约邀请
    • B、要约
    • C、反要约
    • D、承诺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时生效。

    • A、相对人听清对话,相对人知道内容
    • B、相对人知道其内容,到达相对人
    • C、相对人听到,传递给相对人
    • D、到达相对人,相对人获悉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在采取谈话函询方式处置问题线索时,谈话函询后,对线索反映问题不实的,应及时了结,并()。

    • A、以适当形式予以澄清
    • B、发布公告
    • C、制发通知文件
    • D、作出说明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要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B

    作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求内容具体确定

    C

    要约在作出意思表示时生效

    D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第11题:

    单选题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一般为()
    A

    意思表示作出时

    B

    意思表示发出时

    C

    意思表示送达对方时

    D

    要约人作出回复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何时生效?()
    A

    公告发布时

    B

    公告加盖公章时

    C

    公告通过审核时

    D

    公告完成备案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选择工程监理单位时,建设单位的正确做法是()

    A:只需发布招标公告,不需要进行资格预审
    B:不仅需要发布招标公告,而且需要进行资格预审
    C:既不需要发布招标公告,也不进行资格预审
    D:不需要发布招标公告,但需要进行资格预审

    答案:C
    解析: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建设单位不需要发布招标公告,也不进行资格预审(但可以组织必要的资格审查),使招标程序得到简化。

  • 第14题: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于意思表示完成时即可产生法律效力
    B.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C.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通常于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自公告期间届满时生效

    答案:D
    解析:
    选项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 第15题:

    (2019年)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要约不属于意思表示
    B.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作出表示的,视为放弃继承
    C.以公告方式发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D.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属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答案:C
    解析:
    ( 1 )选项 A :要约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2 )选项 B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3 )选项 D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 第16题: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都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B.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
    C.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D.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答案:B
    解析:
    A 选项错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如代理权授予、法定代理人的追认等行为,属 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B 选项正确,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 相对人未指定特定系统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C 选项 错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D 选项错误,以对话方式作出的 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 第17题: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受第三人欺诈、受第三人胁迫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均为可撤销法律行为
    B.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一般意思表示完成时生效;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C.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D.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益的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有效

    答案:A
    解析:
    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受胁迫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可撤销法律行为;其中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方为可撤销法律行为。

  • 第18题:

    下列关于意思表示生效的表述,正确的有

    A.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B.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C.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法律无特别规定的,表示完成时生效
    D.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

    答案:A,B,C,D
    解析:

  • 第19题: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一般为()

    • A、意思表示作出时
    • B、意思表示发出时
    • C、意思表示送达对方时
    • D、要约人作出回复时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何时生效?() 

    • A、公告发布时
    • B、公告加盖公章时
    • C、公告通过审核时
    • D、公告完成备案时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多选题
    资产处置公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资产状态描述

    B

    资产处置的意思表示和对交易对象资格和交易条件的要求

    C

    提请对资产处置项目征询或异议的意思表示,征询或异议的有效期限

    D

    对排斥、阻挠征询或异议的举报方式

    E

    公告发布的日期及有效期限

    F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对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生效的时间一般为(  )[2003年真题]
    A

    意思表示作出时

    B

    意思表示发出时

    C

    意思表示送达对方时

    D

    要约人作出回复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对要约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外,该承诺仍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公告的种类,包括发布性公告、告知性公告、解释性公告等

    B

    公告的种类,包括发布性公告、意见性公告、要求性公告等

    C

    公告的种类,包括发布性公告、知照性公告、事项性公告等

    D

    公告的种类,包括发布性公告、事项性公告、决定性公告等

    E

    公告的种类,包括发布性公告、事项性公告、强制性公告等


    正确答案: D,A
    解析:
    公告从性质与作用的角度划分,公告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发布性公告、知照性公告、事项性公告和强制性公告。发布性公告主要用于法律、法令、法规和其他重要司法文件的发布。知照性公告主要用于公布重大事项。事项性公告主要用于公布需要社会和群众广为周知的公务事项,并提出规定和要求,需要有关人员照此执行。强制性公告除需广泛的周知以外,还带有强制性的执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