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A. 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B.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C. 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D.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题目

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

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

A. 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

B.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C. 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

D.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A [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如果这些负面效果得不到控制的话,将会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故B、C、D三项都是属于需要改变的“这一趋势”。
更多“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A. 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B.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C. 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D.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相关问题
  • 第1题:

    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 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 A.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 B.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C.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 D.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正确答案:A
    该段文字主要是讲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如果这些负面效果得不到控制的话,将会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故B、C和D三项都是属于需要改变的“这一趋势”。故选A。

  • 第2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 据此,可以推出( )。 A.如果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C.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如果各国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正确答案:C
    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最后一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后件是一个选言命题,可表示为: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那么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A、B、D三项肯定了后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C项通过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是正确的推理。故答案选C。

  • 第3题: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C。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 地球气温升高现象与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量。
    根据上文,下列关于“温室效应”概念的解释,准确的是( )。


    A.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B.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升高的效应
    C.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D.指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
    保温效应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需要抓住文段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点,如“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等,抓住关键信息以后,再对照定义作出综合分析。A项虽然包括了 一些关键的信息,但是没有指出二氧化碳导致密闭空间;”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这一关系,故并非最佳选项;。B项偷换概念,二氧化碳并不能影响地表 气温,只是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C项包含的信息不全面,没有提及温室气体的存在。只有D项对“温室效应”概念的解释最为准确,当选。

  • 第4题:

    2012年12月8日,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修正案, 倡议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下列关于温室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它们能吸收红外线
    B.水蒸气是温室气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气体
    C.温室气体可以通过绿化环境进行控制
    D.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以后大量开采使用矿物燃料


    答案:A,B,C,D
    解析:
    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它们能吸收红外线,这是由它们的 分子结构决定的,A项说法正确。水蒸气是温室气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气体,但由于水蒸气的 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不将其钠入考虑。B项说法正确。工业化后,矿物燃料使用量剧増,致使二氧化碳排放増加;而绿化环境恰好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减 少了二氧化碳,因此C、D项说法正确。

  • 第5题:

    大气中一些气体具有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性质,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和臭氧等,他们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气体。

    • A、惰性
    • B、温室
    • C、活跃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近年来,科学家以及各国政府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

    • A、自然灾害
    • B、人类活动
    • C、宇宙环境
    • D、月球影响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这些微量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2005年()月()日,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温室气体主要有()。


    正确答案:2;16;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和氟利昂等

  • 第8题: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 A、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 B、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 C、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 D、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臭氧

    D

    氟利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有下面那些气体()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臭氧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带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曾加,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的增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有下面那些气体()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臭氧


    参考答案:ABCD

  • 第14题:

    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逐步增加,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2.3%。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不改变,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 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范围的是( )。

    A.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 B.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

    C.地球的平均气温越来越高 D.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正确答案:A

    该段文字主要是讲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的数量增加,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如果这些负面效果得不到控制的话,将会使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故B、C、D三项都是属于需要改变的“这一趋势”。选A。

  • 第15题: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但同时吸收地面放射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气温将会是零下18度。正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存在,地球现在的地表平均气温为()。

    A. 零上5度
    B. 零上10度
    C. 零上15度
    D. 零上20度

    答案:C
    解析: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但同时吸收地面放射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气温将会是零下18度。正是因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存在,地球现在的地表平均气温为零上15度,非常适合人类的生活和繁衍。故答案为C。

  • 第16题:

    温室效应是造成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下列气体中不是温室气体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答案:B
    解析:
    大气中某些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热),使之不能散射到宇宙中,具有很强的温室作用,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氮气不能吸收也不能发射红外辐射,不是温室气体。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 第17题: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加引起的。

    • A、水蒸气
    • B、二氧化碳
    • C、氧气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产生温室效应
    • B、破坏臭氧层
    • C、产生酸雨
    • D、毒害农作物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带来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曾加,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的增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 B、水汽
    • C、二氧化硫
    • D、臭氧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和毁林,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了20世纪全球明显升温。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各国就要进行人为干预,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把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重新吸收起来。据此,可以推出(  )。
    A

    如果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B

    如果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避免全球明显升温

    C

    如果各国既不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又不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不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D

    如果各国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汇,就能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题干最后一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后件是一个选言命题,可表示为如果要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增长,那么就或者从源头上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或者增加温室气体的汇。ABD三项错误,肯定了后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C项正确,通过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是正确的推理。

  • 第22题:

    单选题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现象与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视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量。根据上文,下列关于“温室效应”概念的解释,准确的是(  )。
    A

    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B

    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升高的效应

    C

    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D

    指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D项,提到了“温室效应”的所有关键信息点,如“特定密闭空间”“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等,完整地概括了“温室效应”的概念。

  • 第23题:

    填空题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这些微量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2005年()月()日,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温室气体主要有()。

    正确答案: 2,16,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和氟利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温室效应是大气中某些微量气体含量增加,从而阻止了地球热量向空间散发,使大气层增温,增大了热效应.人们形象地把这种效应比作花房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的覆盖层那样.那么你知道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对海平面的影响,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不利
    3.林业和牧业的不利影响
    4.对健康和生态的不利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