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2岁,因“反复便血6个月,发现结肠多发息肉1周”入院。近6个月大便带血,为鲜红色,附着在大便表面。1周前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及直肠密集型扁平状或亚蒂息肉,乙状结肠部分息肉有渗血。查体:贫血貌,直肠指检于直肠内可触及较多结节,质地较软,指套有血染。需要补充的病史和查体信息是( )A、一级亲属是否患有结肠息肉或者结肠癌B、丈夫是否患有结肠息肉C、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D、是否存在皮肤及黏膜的血泡E、是否存在皮肤或者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F、是否存在皮肤及口腔黏膜黑斑G、是否有骨瘤或纤维组织瘤病史提

题目

患者女,32岁,因“反复便血6个月,发现结肠多发息肉1周”入院。近6个月大便带血,为鲜红色,附着在大便表面。1周前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及直肠密集型扁平状或亚蒂息肉,乙状结肠部分息肉有渗血。查体:贫血貌,直肠指检于直肠内可触及较多结节,质地较软,指套有血染。需要补充的病史和查体信息是( )A、一级亲属是否患有结肠息肉或者结肠癌

B、丈夫是否患有结肠息肉

C、是否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

D、是否存在皮肤及黏膜的血泡

E、是否存在皮肤或者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

F、是否存在皮肤及口腔黏膜黑斑

G、是否有骨瘤或纤维组织瘤病史

提示 如患者无皮肤及口腔黏膜黑斑病史、无骨瘤或纤维组织瘤病史,无皮肤或者黏膜的毛细血管扩张,父亲因结肠癌去世,其哥哥患有结肠多发息肉。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Peutz-Jeghers综合征

B、幼年性息肉病

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D、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F、Gardner综合征

为了明确结肠息肉是否有癌变,可优先选择的检查有( )A、全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癌变处进行活检

B、染色放大结肠镜观察息肉表面腺管开口

C、电子染色(NBI或FICE)观察息肉表面血管结构

D、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E、对可疑病变处行超声肠镜检查

F、PET-CT检查

如乙状结肠息肉已癌变,该患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有( )A、外科部分乙状结肠切除术

B、内镜下切除乙状结肠病变

C、全结肠切除及直肠黏膜切除+回肠肛管吻合

D、随访观察

E、化疗

F、放射治疗


相似考题

2.患者女,40岁,因“诊断溃疡性结肠炎15年,间断便血2年”入院。15年前因为大便带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广泛结肠型),采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5-ASA维持治疗。近2年大便间断带血,无发热。查体:贫血貌,直肠指检:直肠内可触及较多结节,质地较软,退指指套有染血。目前患者需要优先进行的辅助检查是( )A、血常规B、大便常规+OBC、血CEAD、血CRPE、结肠镜F、血CMV抗体G、大便培养H、大便查难辨梭菌毒素I、腹部X光片J、腹部CT提示 结肠镜发现结肠黏膜多发糜烂,从直肠延续至结肠脾曲,黏膜质地脆,黏膜接触性出血;此外病变结肠内还可见较多扁平和亚蒂息肉。为了明确是否有癌变,需要在结肠镜下进行的操作及进一步检查是( )A、息肉活检B、染色放大结肠镜观察息肉表面腺管结构C、电子增强染色(NBI,FICE或者i-SCAN)观察D、激光共聚焦内镜观察E、全腹增强CTF、小肠CTE提示 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内发现一直径约2cm的扁平息肉,息肉染色放大观察:息肉表现腺管开口为VN型。关于这个息肉的癌变可能性,正确的是( )A、无癌变风险B、存在癌变风险C、为黏膜内癌D、黏膜下浅层浸润癌E、黏膜下深层浸润癌F、固有肌层浸润癌对于乙状结肠发现的VN型息肉,首选的治疗方式为( )A、内镜下切除息肉B、随访观察C、外科局部切除乙状结肠D、外科根治性切除术E、放射治疗F、化疗

更多“患者女,32岁,因“反复便血6个月,发现结肠多发息肉1周”入院。近6个月大便带血,为鲜红色,附着在大便 ”相关问题
  • 第1题:

    便血案例: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66岁,大便带血2个月,伴有便次增加和便不尽感。


    答案:
    解析:
    本例患者便血多日且有大便习惯之改变,应考虑直肠癌的可能,病史采集如下:
    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大便性状和便血色泽,以了解是干,是稀;鲜红,暗红;是血、便相混,还是血裹于便外,或便后滴血,有利于与其他便血疾病相鉴别。
    2)有无腹胀、腹痛、下坠感、里急后重等伴随症状,以利于诊断和鉴别。
    3)是否伴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判断有无肿瘤造成的恶病质。
    (2)诊疗经过
    1)内科药物治疗有无效果,如抗生素治疗情况,可了解是否与肠道炎症有关。.
    2)辅助检查情况,如血红蛋白,大便潜血结果以及肛肠检查(指诊、内镜检查)情况,有助于诊断。
    2.相关病史
    (1)肠道炎症史,以除外慢性炎症病变。
    (2)既往肛肠疾病史,如肛瘘、内痔、肠旁脓肿和直肠息肉等。
    (3)药物过敏史及抗凝药物应用情况,以利于鉴别药物导致的血便。

  • 第2题:

    患者,男,52岁。便血3个月,为鲜红色,不伴肛门及下腹疼痛,无大便习惯改变。

    接诊首选检查是
    A.便常规及大便隐血
    B.肛门镜检查
    C.乙状结肠镜检查
    D.钡灌肠
    E.纤维结肠镜检查

    答案:A
    解析:
    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接诊首选的检查是便常规及大便隐血。

  • 第3题:

    患者女性,24岁,因腹泻2个月就诊。大便5~6次/日,带鲜血。血与大便相混,里急后重。曾不规律服用利复兴5天,效果不满意。1周前进食海鲜后腹泻、便血加,伴发热,最高体温37.6℃。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血常规

    B便常规

    CESR

    D结肠镜加活检

    E腹部B超


    D

  •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者李某,女,32岁,反复腹泻半年,3天前又发作,大便黄色稀便,带脓血,每天8~10次。大便常规:RBC+/HP,WBC(+++)/HP,PC(+)/HP。医生诊断为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答案:B
    解析:
    菌痢患者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开始一两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米汤、蛋花汤等。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故不正确的一项是C。菌痢是消化道传播疾病,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因此广泛宣传细菌性痢疾的传播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重要措施。10~

  • 第5题:

    患者,女,40岁,近4个月来排便次数增多,下腹隐痛,2个月前出现排便时伴出血,为鲜红色,覆盖于大便之上,便血常持续数天,未经治疗出血能自止;但症状反复发作。发病以来,患者体重下降3kg。

    此时应首先行
    A.灌肠
    B.纤维结肠镜检
    C.乙状结肠镜检
    D.直肠指检
    E.直肠镜检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