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
(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
(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各国在教育改革措施上有哪些共同趋势?
面向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为提高教育质量,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向:
(1)面向21世纪,提出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主要在21世纪走向社会,即使昨天已经毕业的学生,仍然大部分要进入21世纪。因此,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地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未来世纪的需要。
(2)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是人们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为此,各国教育改革都提出了中小学学生必须学习基本课程(或称核心课程),并加强了对这些课程的考核和评定,重视中小学阶段读写算的基础训练,强调中等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处理好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3)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思维指对事物及其关系有判断的能力。当今社会是开放社会、信息化社会,来自各种媒体的信息不断涌向学生,学生必须具备判断是非、评估价值高低的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一些重要的教育咨询机构,如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人文科学委员会等,都呼吁重视批判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受到各国教育改革的关注,因为面向21世纪,能够适应社会变化需要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些国家还开设了思维科学的课程,但主要是在各科教学中通过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来培养。
(4)重视道德教育。高度的物质文明带来了人际关系淡漠、道德堕落,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因此,各国教育改革普遍重视道德教育。并且道德教育的涵义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了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而且包括个人对自然、对环境的关系。
(5)重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课堂与考试是左右学校教学工作的两翼。课程是蓝图,考试是镜子。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现在各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不仅重视课程目标的重新厘定,而且都把注意力聚焦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把考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和英国过去对学生比较放任,而现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其重要措施之一是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并广泛使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教学和学校。
略
第4题:
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
第5题:
百日维新期间,科举废止八股文,增设经济特科。
第6题:
果实成熟期间在生理生化上有哪些变化?
第7题:
我国主要城市在地区分布上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第8题:
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9题:
“九五” 期间国家科技部对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建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主要有: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
略
第15题:
省政府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什么举措?
第16题:
“两会”中在教育改革方面,就考试招生制度提出了哪些改革举措?
第17题: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内容有()。
第18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第19题: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0题:
“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