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1895年公车上书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1898年百日维新


    参考答案:B

  • 第2题: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⑴创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运动中,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和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之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学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订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⑵书院改办学堂 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明确宣示:从今以后,王公大臣、土子以及庶民百姓,都要兼习中、西学。随后,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堂,地方自行捐资办理社学、义学等也要一律中、西学兼习。凡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也一律改为学堂,并鼓励绅民捐资兴学。⑶改革科举制度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等专门之课科,以选拔维新人才。并宣布以后的取土以“实学实政”为主,不以楷法优劣为取舍标准,科举考试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百日维新失败后恢复了八股取士,罢经济特科,但经此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向往富有生机的新式教育,科举应试人数锐减

  • 第3题:

    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主要有: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

  • 第4题:

    简述庇古提出的一系列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正确答案: 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庇古之所以提出经济福利思想,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矛盾,维系社会安全。
    庇古在奠基之作《福利经济学》中主张要用经济学“作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要制止环绕我们的贫困和肮脏、富有家庭有害的奢侈,以及笼罩许多穷苦家庭朝不保夕的命运等等罪恶”。他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作为依据,构建出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主张。

  • 第5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 A、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 B、1895年公车上书
    • C、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 D、1898年百日维新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明确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等要求,这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已经放弃了立宪主张
    • C、已经被光绪帝折服
    • D、向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正确答案:(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
    (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
    (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庇古提出的一系列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准则与措施。

    正确答案: 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庇古之所以提出经济福利思想,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矛盾,维系社会安全。
    庇古在奠基之作《福利经济学》中主张要用经济学“作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要制止环绕我们的贫困和肮脏、富有家庭有害的奢侈,以及笼罩许多穷苦家庭朝不保夕的命运等等罪恶”。他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作为依据,构建出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维新思潮发展为变法维新运动的标志是()
    A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B

    1895年公车上书

    C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送《应诏统筹全局折》

    D

    1898年百日维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

    正确答案: (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
    (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
    (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
    (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

    袁世凯告密

    B

    光绪帝被囚禁

    C

    顽固派强大

    D

    帝国主义强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明确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等要求,这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已经放弃了立宪主张

    C

    已经被光绪帝折服

    D

    向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着 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 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里所说的"四书”文,即八股文。7月23日,光绪帝下诏催立经济 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百日维新失败后,虽然 恢复了八股考试,罢经济特科,但人们开始向往 富有朝气的新式教育。

  • 第14题:

    清末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五个方面: (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等。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还创办了各种学会,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并发行了各种报刊,如《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 (3)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创办京师大学堂,不仅要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掌握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 (4)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 (5)书院改学堂。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 第15题:

    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


    正确答案:(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戊戌变法是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 第16题: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 B、设立议院
    • C、制定宪法
    •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袁世凯告密
    • B、光绪帝被囚禁
    • C、顽固派强大
    • D、帝国主义强大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简述劳森主办《每日电讯报》期间的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每日电讯报》面向社会中下层,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把平铺直叙的记录变为文情并茂的报道。注意社会新闻。改革版面编排,率先借鉴美国报纸的做法,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 第19题:

    单选题
    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有()
    A

    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

    设立议院

    C

    制定宪法

    D

    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正确答案: 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劳森主办《每日电讯报》期间的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每日电讯报》面向社会中下层,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把平铺直叙的记录变为文情并茂的报道。注意社会新闻。改革版面编排,率先借鉴美国报纸的做法,对重大消息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

    正确答案: (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戊戌变法是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与此同时,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中央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门,其有关事务各归并六部;地方裁督、抚同城的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和东河总督及不办理政务的粮道和盐道。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各省督抚保举人才,以品学兼优,通达时务,不染恶习为条件;原科举考试所用四书五经,现一律改试策论;各部院官员考试,也考策论,并以实际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为广泛征集朝野改革建议,允许大小臣民上书直言;各衙六办事,过去无章可循,只依旧例,现删去旧例,另订简明章程,以求规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