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春秋时的政治形势。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王室衰微。其内容包括:
1、王畿锐减,财政困难。即周王室所直接辖的领地越来越小,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无法保证,致使王室财政十分拮据。周平王迁都洛邑初,还有约方圆六百里的王畿。随之因赏赐有功诸侯及被外部侵夺,逐渐缩减。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仰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
2、王权削弱,政令不行。王权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政治上往往受诸侯的摆布,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
3、礼乐崩坏,宗法解纽。天子共主的地位,此时已经名存实亡,“礼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各种矛盾都在急剧发展,而且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第二,大国争霸,其内容包括:
1、齐桓公九合诸侯;
2、宋襄公以“仁”图霸;
3、晋文公取威定霸;
4、秦穆公独霸西戎;
5、楚庄王问鼎中原;
6、吴王阖闾破楚图霸;
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第三,新旧交替。其内容包括:
1、鲁君失国;
2、田氏代齐;
3、三家分晋。
第1题:
试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演变。
1、县制的演变:春秋时期,县制已经出现并且普及。以楚晋为代表。楚国多是灭国置县,晋国则改邑置县。其设置的地区和作用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有的设在边区,以驻军为主,军事性质明显,有的设置在城市,主要是地方行政建制。县的隶属关系,有些属于国家,有的则隶属于卿族。县的规模和数量没有定制。战国时期:县已经变成地方行政机构,成为地方政府组织的基本形式,是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最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特点有:大小相同的规模,直属于国君,年终考核政绩施行上计制度,有一套完整的地方行政机构,具备完善的地方行政职能。
2、郡制的演变:郡起源于西周,春秋晚期开始普遍设立,最初的郡是低县一等的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设郡,郡逐渐成为高于县的一级机构,从军事要塞过渡到地方行政机构。郡具有了和县相当的一套职官系统
第2题:
在汉代时,“春秋五传”曾作为对《春秋》这本书的诠释
第3题:
试论气焊时,火焰能率的选择范围。
第4题:
试论述使用轴向模具时注意事项。
第5题:
试论春秋时的政治形势。
第6题:
试论述春秋时期公室和私家势力的消长。
第7题:
目前衡量公务员政治形势洞察能力的要素有()指标。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不影响行政组织的运行。()
A对
B错
第14题:
据顾炎武的《日知录·周末风俗》记载,春秋战国之变的体现不包括()
第15题:
国际政治形势与黄金价格关系机制如何描述?
第16题:
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不影响行政组织的运行。()
第17题:
试述唐后期的政治形势。
第18题: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其作者是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第19题:
简述政治形势稳定的重要性。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春秋时的战争无矩到战国时的有序战乱
从春秋的礼信到战国的权诈
春秋的祭祀和聘享在战国被取消
春秋时宴会赋诗到战国时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