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内涵。
第1题:
“夫子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已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是对孟子的评价。
第2题:
翻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第3题:
下列各句,“情”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第4题: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第5题:
气,是一个哲学范畴,指出下列气的含义。 ⑴《周易.系辞》“精气为物”,王充《论衡.说日篇》“天地并气,故能生物” ⑵《礼记.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孟子.公孙丑上》“吾养吾浩然之气” ⑶《汉书.礼乐志》“人函天地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嵇康《明胆论》所言“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第6题:
翻译:(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论语》
《孟子》
《荀子》
《战国策》
第11题:
第12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问公孙贾,用知其情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第13题: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中“天”的含义是()。
第14题:
翻译: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第15题:
下列各句中含有宾语前置的句子时()。
第16题: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的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第17题: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出自()
第18题: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第19题: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第20题:
第21题: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