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荀子的消费观点。
第1题:
第2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略
第3题:
简述荀子裕民思想。
第4题:
《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他与孟子的观点()。
第5题:
“民贵君轻”的观点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第6题: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是()。
第7题:
简述荀子的思想主张。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孔子;荀子
孟子;荀子
荀子;韩非
韩非;孟子
第13题:
简述孟子、荀子教育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比较分析。
(1)简述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端”,“求放心”。
(2)简述荀子的“性恶论”,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积伪”。
(3)孟子、荀子都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孟子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人性,强调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发展扩充人性。
荀子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人性,强调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改造人性。
孟子、荀子从各自的角度都得出了通过教育人人可以学为圣人的结论。
孟子、荀子都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略
第14题:
简述消费心理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15题:
“神道设教”是()提出的观点。
第16题:
简述荀子。
第17题:
()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
第18题:
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