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中世纪东欧法律制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宗教色彩浓厚;
    2、自治权力高度凸显;
    3、国际界限模糊;
    4、制度不健全。

  • 第2题:

    中世纪在西欧具有典型性的法律制度是()

    • A、意大利王国的法律制度
    • B、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
    • C、法兰西王国的法律制度
    • D、英吉利王国的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正确答案: 中世纪的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学位制度,当时已设立了“学士”、“硕士”、“博士”等称号。学生进入学校后,随某一教师学习4~6年,在阅读、文法、修辞和逻辑方面,掌握了初步知识,经其他教师的认可,便获得“学士”学位,在此基础上,经6~10年学习,通过考试,便可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中世纪大学,“硕士”和“博士”没有程度上区别,只是形式上不同,一般硕士考试不公开,合格发给证书,博士考试公开,并注重仪式。

  • 第4题:

    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大宗,西欧是(),东欧是正教(东正教)。天主教的首都在罗马,正教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正确答案:天主教

  • 第5题:

    简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
    (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内在的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索。
    (2)历史问题是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
    (3)苏联解体有外因作用,即西方长期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影响。东欧巨变的原因有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部来看,东欧国家经济建设没搞好,影响人心向背;政治上长期没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盲目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共产党被赶下了台;思想文化领域,东欧各国长期受"左"的教条主义危害,马克思主义丧失了主导地位。从外部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攻势,苏联内外政策的转变产生了导向和催化作用。
    影响:
    (1)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2)宣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深刻影响欧洲形势的发展。
    (4)带来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 第6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的大学。


    正确答案:11世纪末,意大利出现最早的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2世纪后,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大学,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13世纪后,又出现维也纳大学、剑桥大学、海得堡大学、奥尔良大学、帕伦西大学(西班牙)、里斯本大学(葡萄牙)等。
    中世纪大学摹仿城市的行会,形成学生和教师的特殊联合,“大学”一词就是指有权决定学校事务的学生同乡会和教师行会的联合。教师行会负责管理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举行考试和授予学位等项工作;学生同乡会负责规定章程、聘任教授并监督他们的工作、确定学费金额和教学时间等事项。
    中世纪的大学也像城市那样完全实行自治,不受任何上级管辖,也不受所在地方的限制。如果学校与市政当局发生矛盾,或对所在地条件不满意,便会搬迁到其它地方继续办学,因而有流动特点。大学的自治性还表现在它享有其它一些特权,如免税和免兵役,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
    大学大学一般设四科:神科、文科、医科、法科。文科属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是拉丁语和“七艺”,“七艺”又分“三艺”和“四艺”,学生先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逻辑,逻辑课学生要研读亚里斯多德的《工具论》,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学士”学位。然后再修“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完后通过考试获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有资格选修神、医、法三科中的一科,并在其中任何一科通过考试毕业后,获博士学位。
    在三科当中,神科毕业生前途最好。同时,教会的势力也逐步渗透到大学,使经院哲学逐渐成为大学的主导内容,有自由思想的教师被教会排斥。14世纪以后,大学基本上处于教会控制之下,教会代表是学校管理者,教授则由教会任命,这表明西欧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大学还未摆脱教会。不过,世俗大学比教会学校毕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生源广泛,教学内容也毕竟有了世俗的内容,这为新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第7题:

    判断题
    东欧国家的市民社会主要发源于中世纪早期。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中世纪东欧的法律主要包括()。
    A

    罗马法

    B

    日耳曼法

    C

    斯拉夫法

    D

    东正教法

    E

    天主教会法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的大学。

    正确答案: 11世纪末,意大利出现最早的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12世纪后,其它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大学,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13世纪后,又出现维也纳大学、剑桥大学、海得堡大学、奥尔良大学、帕伦西大学(西班牙)、里斯本大学(葡萄牙)等。
    中世纪大学摹仿城市的行会,形成学生和教师的特殊联合,“大学”一词就是指有权决定学校事务的学生同乡会和教师行会的联合。教师行会负责管理学生、制定教学内容、举行考试和授予学位等项工作;学生同乡会负责规定章程、聘任教授并监督他们的工作、确定学费金额和教学时间等事项。
    中世纪的大学也像城市那样完全实行自治,不受任何上级管辖,也不受所在地方的限制。如果学校与市政当局发生矛盾,或对所在地条件不满意,便会搬迁到其它地方继续办学,因而有流动特点。大学的自治性还表现在它享有其它一些特权,如免税和免兵役,不受普通司法机关管辖等。
    大学大学一般设四科:神科、文科、医科、法科。文科属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是拉丁语和“七艺”,“七艺”又分“三艺”和“四艺”,学生先学习“三艺”,即文法、修辞和逻辑,逻辑课学生要研读亚里斯多德的《工具论》,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学士”学位。然后再修“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完后通过考试获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有资格选修神、医、法三科中的一科,并在其中任何一科通过考试毕业后,获博士学位。
    在三科当中,神科毕业生前途最好。同时,教会的势力也逐步渗透到大学,使经院哲学逐渐成为大学的主导内容,有自由思想的教师被教会排斥。14世纪以后,大学基本上处于教会控制之下,教会代表是学校管理者,教授则由教会任命,这表明西欧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大学还未摆脱教会。不过,世俗大学比教会学校毕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生源广泛,教学内容也毕竟有了世俗的内容,这为新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和失业猛增必然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贫困阶层范围扩大。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经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出现许多经济暴发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2.东欧中亚经济转型之所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1)激进和改革方案不符合国情。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废除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能马上建立健全,因此会出现体制上的真空,造成经济混乱。
    (2)经互会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使各国原有的经济联系遭到破坏。
    (3)各国政治制度转型与经济转型同时进行,政局动荡多变,加大了经济改革的难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正确答案: ①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造成东欧各国经济恶化,政局动荡。
    ②时间:1989年下半年。
    ③结果: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和失业猛增必然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贫困阶层范围扩大。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经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出现许多经济暴发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2.东欧中亚经济转型之所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1)激进和改革方案不符合国情。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废除后,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能马上建立健全,因此会出现体制上的真空,造成经济混乱。
    (2)经互会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使各国原有的经济联系遭到破坏。
    (3)各国政治制度转型与经济转型同时进行,政局动荡多变,加大了经济改革的难度。

  • 第13题:

    东欧国家的市民社会主要发源于中世纪早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简述中世纪东欧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故又称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公元11世纪基本完成,公元15世纪亡于土耳其人,中世纪东欧法律史就是指它和其他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的法律史。
    ②拜占庭帝国初期,查士丁尼皇帝进行的法律编纂工作在法律史上有重要地位。后来帝国颁布的《法律汇编》、农业法、《巴西尔法典》等,是在查士丁尼法典基础上制定的,但放弃了许多不适合当时需要的内容,并吸收了斯拉夫人的习惯,如农业法。
    ③东欧另一个国家东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封建制形成时期(公元9-13世纪)主要实行习惯法。后来王公立法发展起来,俄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文献罗斯真理主要是这些习惯法、王公立法和法院判例的汇编。进入俄罗斯帝国(公元18-19世纪)后,立法法令作用扩大,习惯法退居次要地位。主要有1830年的《俄罗斯帝国法令全集》和1835年《法律全书》。
    ④基督教分为两派(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在管辖范围和在封建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东正教同天主教教会法基本一致。很大一部分教会法规是由世俗政权法令规定的,如公元6-7世纪的拜占庭教会法汇编,就是由教规和皇帝的有关法令构成的。

  • 第15题: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与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之间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西方国家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第16题:

    简述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的衰落。


    正确答案:主要原因:
    (1)黑死病(人口大量死亡,带来人们对教会的幻灭)、战争破坏(王位继承战争贵族战争农民起义)、教会特权的衰落(阿维农之囚--法王插手教会事务,王权压制教权;
    (2)教会大分裂--罗马与阿维农两个教皇相互对立;
    (3)异端运动--各种异端、新教兴起削弱了教会权威,为宗教改革做了铺垫)
    (4)庄园的商业化(实物地租和徭役地租被货币地租取代镇化的新农庄,也称为自由农庄改变了生产和消费模式,腐蚀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5)商业的发展、货币经济的繁荣促使了城市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贵族凭借经济上的优势取代了庄园主的地位。
    (6)地理大发现带回许多金属货币,引起西欧货币贬值,造成收取固额地租的封建地主的衰落。

  • 第17题:

    填空题
    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大宗,西欧是(),东欧是正教(东正教)。天主教的首都在罗马,正教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正确答案: 天主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东欧剧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与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之间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西方国家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中世纪以来,市民社会的传统在东欧逐渐消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中世纪在西欧具有典型性的法律制度是()
    A

    意大利王国的法律制度

    B

    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

    C

    法兰西王国的法律制度

    D

    英吉利王国的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东欧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①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故又称拜占庭帝国。公元7世纪开始向封建制过渡,公元11世纪基本完成,公元15世纪亡于土耳其人,中世纪东欧法律史就是指它和其他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的法律史。
    ②拜占庭帝国初期,查士丁尼皇帝进行的法律编纂工作在法律史上有重要地位。后来帝国颁布的《法律汇编》、农业法、《巴西尔法典》等,是在查士丁尼法典基础上制定的,但放弃了许多不适合当时需要的内容,并吸收了斯拉夫人的习惯,如农业法。
    ③东欧另一个国家东斯拉夫人建立的俄罗斯,封建制形成时期(公元9-13世纪)主要实行习惯法。后来王公立法发展起来,俄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文献罗斯真理主要是这些习惯法、王公立法和法院判例的汇编。进入俄罗斯帝国(公元18-19世纪)后,立法法令作用扩大,习惯法退居次要地位。主要有1830年的《俄罗斯帝国法令全集》和1835年《法律全书》。
    ④基督教分为两派(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在管辖范围和在封建国家中所起的作用,东正教同天主教教会法基本一致。很大一部分教会法规是由世俗政权法令规定的,如公元6-7世纪的拜占庭教会法汇编,就是由教规和皇帝的有关法令构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