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了“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
第1题:
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思想的含义,是提倡画家与()之间主与客的互相联系。
第2题:
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迁想妙得”(形象思维)的论述。
①东晋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②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③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
④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綢(虫字旁)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⑤明代王履《华山图序》俗情喜同不喜异,藏诸家,或偶见焉,以为乖于诸体也,怪问何师?余应之曰:“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第3题:
作品()是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理论的具体体现。
第4题:
“迁想妙得”
第5题:
“迁想妙得”是()提出来的。
第6题:
迁想妙得
悟对通神
玄赏
置陈布势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如何理解“迁想妙得”?
第12题: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以“以形写神”为中心,辅之以()等,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第13题:
[画论]心师造化与迁想妙得
第14题:
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注重表现神态,不求形似
讲究诗画结合
以造化为师,迁想妙得
超脱世外,淡泊明志
第19题:
《女史箴图》
《论画》
《画云台山记》
《晋魏胜流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