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①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
⑴文学作品有机整体观不在一部作品,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所有的文学作品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文学家的作品只有放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才会有意义,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⑵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物,而是处在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新的作品不断加入这个有机整体中,引起其调整、适应和变化。文学批评也应该从作品与该有机整体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评价。
⑶从一部具体的作品来说,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组合。批评家在解释和评论该作品时,只有对构成作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与作品整体进行联系才能获得正确客观的解释。
⑷艾略特文学有机整体观的贡献在于把具体作品能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把整个文学史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显然是对传统有机整体观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又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这一有机整体,使有机整体观充满了辩证色彩。
②非个人化理论:
⑴艾略特继承休姆的反浪漫主义立场,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立场,为新批评派开辟了道路。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歌以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
⑵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将其放在与前人的比较对照之中才能获得对其的客观评价。因为每一个作家都受到文学传统对他的影响,而其文学作品也将对文学传统产生作用。文学历史的意识使得每一个作家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因而不应该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是使作品适应文学传统,作家只有不断地为文学传统的延续放弃自己的个性才能前进。
⑶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文学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应该是前辈文学家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的地方而不是文学家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只有消灭个性艺术才能达到科学的地步。诗人的心灵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没有诗人的心灵,作品就不会被创作出来,但创作出来之后,作品应该不包括任何作者个人的色彩,如果有一点个人化的风格,这个作家就是下等作家。
⑷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人所未经验的感情与他所熟悉的感情都可以被运用到诗作之中,诗人的任务就是把寻常感情升华成诗歌,在诗歌中表现实际情感根本没有的感觉,从根本上说,诗歌根本不是感情,它之所以有价值也不在于感情的伟大与强烈,而在于艺术过程的强烈。
⑸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一反从社会历史及作家生平背景等方面解释作品的传统批评方法,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的联系,要求文学批评把注意力只放到作品本身中去,要求批评家的兴趣从诗人转移到诗歌,文学作品不是作家个人情感的表现,作家也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真正具有个性。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文学批评观。
③文学批评的外部权威:
将批评家自己的内心声音作为批评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是主观随意的,批评应该是一种冷静的合作活动,尽量惩戒个人的偏见和怪癖,内心的声音不能够成为批评的客观标准。艾略特把自己的目光转向文学传统,从文学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文学有机整体原则出发,提出批评的标准应该是外部权威即文学传统,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古典主义批评原则。将外部权威的文学批评标准应用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中就要做到:
⑴应该审视文学作品是否遵循文学传统,对传统表示忠顺甚至做出牺牲。批评家有权利要求作家关心文学的完整性,承认自身以外无可争辩的文学传统权威的存在。
⑵批评要以事实为基础,真正有效的批评应该是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批评,有高度的事实感应该是批评家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批评家对作品的解释才能成为真正合法的解释,不论是文学传统还是外部事实,它们都不是来自批评家内心的声音,而是作为一种外部权威规范着文学批评,使之有了评价作品优劣的尺度。
⑶艾略特的外部权威说显然带有古典主义色彩,但对于纠正内心的声音的批评标准,对于纠正仅仅从政治、经济、个人传记等非文学性标准出发评判文学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④论玄学诗:艾略特通过对17世纪初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再评价,提出了文学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认为玄学诗的一大优点是将感性与理性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诗歌中,一种思想也就是一种经验,而这种优点在17世纪以来逐渐丧失了。艾略特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新批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批评派甚至将玄学诗派视为英诗创作的最高峰。


更多“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种理论不是波浪理论的理论基础( )

    A.艾略特对周期的划分

    B. 道氏理论

    C. 弗波纳奇数列

    D. 葛兰威尔法则


    参考答案:D

  • 第2题: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答: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首先,他把文学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任何文学家都不会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对他的客观评价。把文学家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考察,那么就可以看到,文学传统具有强大的影响,每一个文学家的创作必定会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历史的意识使一个作家面对传统,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其次.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在艾略特看来,文学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即使最个人的部分也就是他前辈文学家最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的地方。因此,只有消灭个性,艺术才能达到科学的地步。

  • 第3题:

    20世纪70年代,艾略特的专著《Wave Theory》出版后,波浪理论正式确立。( )


    正确答案:×
    虽然艾略特首先发现波浪理论,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柯林斯的专著《Wave Theory》出版后,波浪理论正式确立。

  • 第4题:

    对波浪理论有重大贡献的人包括()。

    A:柯林斯
    B:威廉
    C:艾略特
    D:布朗

    答案:A,C
    解析:
    波浪理论起源于1978年美国人查尔斯.J.柯林斯发表的专著《波浪理论》。波浪理论的实际发明者和奠基人是艾略特,他在30年代就有了波浪理论最初的想法。

  • 第5题:

    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有( )。

    A.道氏理论
    B.艾略特波浪理论
    C.江恩理论
    D.循环周期理论

    答案:A,B,C,D
    解析:
    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有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循环周期理论和相反理论。

  • 第6题:

    英国艾略特的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其代表作为《荒原》。

  • 第7题:

    是谁提出的“波浪理论”()

    • A、牛顿
    • B、笛卡尔
    • C、艾略特
    • D、开普勒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提出诗歌应该非个人化的文论家是()

    • A、艾略特
    • B、托尔斯泰
    • C、雪莱
    • D、克罗齐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艾略特波浪理论考虑的三个因素中,时间最重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判断题
    波浪理论是由艾略特创立的-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  )是技术分析的基础。
    A

    道氏理论

    B

    艾略特波浪理论

    C

    江恩理论

    D

    循环周期理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Dow),该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础。

  • 第12题:

    问答题
    英国艾略特的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其代表作为《荒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卞之琳的诗受法国后期象征派和里尔克、艾略特的影响,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4题:

    艾略特波浪理论比道氏理论更为优越的地方在于,找到了股价移动发生的时间和位置。( )


    正确答案:√
    这也是艾略特波浪理论与道氏理论的不同之处。

  • 第15题:

    波浪理论又称艾略特波段理论,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有( )。
    A.经济周期 B.道氏理论C.斐波那奇数列 D.以上全是


    答案:D
    解析:
    波浪理论以经济周期为基础,A项正确。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大部分理论是 与道氏理论相吻合的,B项正确。艾略特波浪理论中所用到的数字2,3,5,8,13,21,34…都来自斐波那奇数列,C项正确。

  • 第16题: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以切线形态为基础。()


    答案:错
    解析: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以周期为基础,把大的运动周期分成时间长短不同的各种周期。

  • 第17题:

    基本面分析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供求理论
    B.江恩理论
    C.道氏理论
    D.艾略特波浪理论

    答案:A
    解析:
    基本面分析方法以供求分析为基础,研究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原因,侧重于分析和预测价格变动的中长期趋势。

  • 第18题: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以周期为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
    ⑴文学作品有机整体观不在一部作品,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所有的文学作品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文学家的作品只有放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才会有意义,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⑵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物,而是处在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新的作品不断加入这个有机整体中,引起其调整、适应和变化。文学批评也应该从作品与该有机整体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评价。
    ⑶从一部具体的作品来说,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组合。批评家在解释和评论该作品时,只有对构成作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与作品整体进行联系才能获得正确客观的解释。
    ⑷艾略特文学有机整体观的贡献在于把具体作品能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把整个文学史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显然是对传统有机整体观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又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这一有机整体,使有机整体观充满了辩证色彩。
    ②非个人化理论:
    ⑴艾略特继承休姆的反浪漫主义立场,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立场,为新批评派开辟了道路。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歌以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
    ⑵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将其放在与前人的比较对照之中才能获得对其的客观评价。因为每一个作家都受到文学传统对他的影响,而其文学作品也将对文学传统产生作用。文学历史的意识使得每一个作家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因而不应该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是使作品适应文学传统,作家只有不断地为文学传统的延续放弃自己的个性才能前进。
    ⑶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文学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应该是前辈文学家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的地方而不是文学家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只有消灭个性艺术才能达到科学的地步。诗人的心灵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没有诗人的心灵,作品就不会被创作出来,但创作出来之后,作品应该不包括任何作者个人的色彩,如果有一点个人化的风格,这个作家就是下等作家。
    ⑷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人所未经验的感情与他所熟悉的感情都可以被运用到诗作之中,诗人的任务就是把寻常感情升华成诗歌,在诗歌中表现实际情感根本没有的感觉,从根本上说,诗歌根本不是感情,它之所以有价值也不在于感情的伟大与强烈,而在于艺术过程的强烈。
    ⑸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一反从社会历史及作家生平背景等方面解释作品的传统批评方法,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的联系,要求文学批评把注意力只放到作品本身中去,要求批评家的兴趣从诗人转移到诗歌,文学作品不是作家个人情感的表现,作家也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真正具有个性。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文学批评观。
    ③文学批评的外部权威:
    将批评家自己的内心声音作为批评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是主观随意的,批评应该是一种冷静的合作活动,尽量惩戒个人的偏见和怪癖,内心的声音不能够成为批评的客观标准。艾略特把自己的目光转向文学传统,从文学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文学有机整体原则出发,提出批评的标准应该是外部权威即文学传统,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古典主义批评原则。将外部权威的文学批评标准应用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中就要做到:
    ⑴应该审视文学作品是否遵循文学传统,对传统表示忠顺甚至做出牺牲。批评家有权利要求作家关心文学的完整性,承认自身以外无可争辩的文学传统权威的存在。
    ⑵批评要以事实为基础,真正有效的批评应该是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批评,有高度的事实感应该是批评家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批评家对作品的解释才能成为真正合法的解释,不论是文学传统还是外部事实,它们都不是来自批评家内心的声音,而是作为一种外部权威规范着文学批评,使之有了评价作品优劣的尺度。
    ⑶艾略特的外部权威说显然带有古典主义色彩,但对于纠正内心的声音的批评标准,对于纠正仅仅从政治、经济、个人传记等非文学性标准出发评判文学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④论玄学诗:艾略特通过对17世纪初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再评价,提出了文学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认为玄学诗的一大优点是将感性与理性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诗歌中,一种思想也就是一种经验,而这种优点在17世纪以来逐渐丧失了。艾略特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新批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批评派甚至将玄学诗派视为英诗创作的最高峰。

  • 第20题:

    波浪理论是由艾略特创立的-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来自()。

    • A、周期理论
    • B、黄金分割数
    • C、时间数列
    • D、斐波那奇数列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基本面分析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2015年5月真题]
    A

    供求理论

    B

    江恩理论

    C

    道氏理论

    D

    艾略特波浪理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基本面分析方法以供求分析为基础,研究价格变动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原因,侧重于分析和预测价格变动的中长期趋势。

  • 第23题:

    单选题
    提出诗歌应该非个人化的文论家是()
    A

    艾略特

    B

    托尔斯泰

    C

    雪莱

    D

    克罗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观:
    ⑴文学作品有机整体观不在一部作品,而是着眼于整个文学,所有的文学作品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文学家的作品只有放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与之产生紧密的联系才会有意义,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⑵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存在物,而是处在一种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之中,新的作品不断加入这个有机整体中,引起其调整、适应和变化。文学批评也应该从作品与该有机整体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评价。
    ⑶从一部具体的作品来说,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组合。批评家在解释和评论该作品时,只有对构成作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与作品整体进行联系才能获得正确客观的解释。
    ⑷艾略特文学有机整体观的贡献在于把具体作品能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把整个文学史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显然是对传统有机整体观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又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这一有机整体,使有机整体观充满了辩证色彩。
    ②非个人化理论:
    ⑴艾略特继承休姆的反浪漫主义立场,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立场,为新批评派开辟了道路。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歌以及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
    ⑵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将其放在与前人的比较对照之中才能获得对其的客观评价。因为每一个作家都受到文学传统对他的影响,而其文学作品也将对文学传统产生作用。文学历史的意识使得每一个作家意识到自己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因而不应该突出自己的个性,而是使作品适应文学传统,作家只有不断地为文学传统的延续放弃自己的个性才能前进。
    ⑶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文学作品中最好的部分应该是前辈文学家足以使他们永垂不朽的地方而不是文学家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只有消灭个性艺术才能达到科学的地步。诗人的心灵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没有诗人的心灵,作品就不会被创作出来,但创作出来之后,作品应该不包括任何作者个人的色彩,如果有一点个人化的风格,这个作家就是下等作家。
    ⑷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人所未经验的感情与他所熟悉的感情都可以被运用到诗作之中,诗人的任务就是把寻常感情升华成诗歌,在诗歌中表现实际情感根本没有的感觉,从根本上说,诗歌根本不是感情,它之所以有价值也不在于感情的伟大与强烈,而在于艺术过程的强烈。
    ⑸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一反从社会历史及作家生平背景等方面解释作品的传统批评方法,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的联系,要求文学批评把注意力只放到作品本身中去,要求批评家的兴趣从诗人转移到诗歌,文学作品不是作家个人情感的表现,作家也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真正具有个性。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文学批评观。
    ③文学批评的外部权威:
    将批评家自己的内心声音作为批评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是主观随意的,批评应该是一种冷静的合作活动,尽量惩戒个人的偏见和怪癖,内心的声音不能够成为批评的客观标准。艾略特把自己的目光转向文学传统,从文学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文学有机整体原则出发,提出批评的标准应该是外部权威即文学传统,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古典主义批评原则。将外部权威的文学批评标准应用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中就要做到:
    ⑴应该审视文学作品是否遵循文学传统,对传统表示忠顺甚至做出牺牲。批评家有权利要求作家关心文学的完整性,承认自身以外无可争辩的文学传统权威的存在。
    ⑵批评要以事实为基础,真正有效的批评应该是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批评,有高度的事实感应该是批评家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批评家对作品的解释才能成为真正合法的解释,不论是文学传统还是外部事实,它们都不是来自批评家内心的声音,而是作为一种外部权威规范着文学批评,使之有了评价作品优劣的尺度。
    ⑶艾略特的外部权威说显然带有古典主义色彩,但对于纠正内心的声音的批评标准,对于纠正仅仅从政治、经济、个人传记等非文学性标准出发评判文学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④论玄学诗:艾略特通过对17世纪初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再评价,提出了文学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点,认为玄学诗的一大优点是将感性与理性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诗歌中,一种思想也就是一种经验,而这种优点在17世纪以来逐渐丧失了。艾略特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新批评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新批评派甚至将玄学诗派视为英诗创作的最高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