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课程价值观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重视课程的目的性价值转为强调课程知识的()。
第1题:
A.认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B.认识语文课程的交际工具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认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的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课程开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
第5题:
在价值观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第6题:
“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
第7题:
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第8题: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策略不包括()。
第9题:
重视显性课程
建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
人性化教育目标的强化
重视隐性课程
第10题:
课程目标
课程计划
学习者的经验
学习过程的价值
第11题: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 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整合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第12题: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课程要素包括概念、()、技能、方法、价值观等。
原理
略
第16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新趋势主要包括()。
第17题:
查斯特提出的“功用分析”的课程目标与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模式有相似之处,同样重视从分析儿童活动得出课程目标,同样重视价值在课程编制中的作用。
第18题: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重在强调课程的(),在初中阶段设计了理科综合课程“()”和文科综合课程“()”,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设计了“()”课程等。
第19题:
小学课程应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为主。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第22题: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分科综合相结合
实践课程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