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认为人的心计、知识、智慧不会破坏人性的完整。
第1题:
裂隙、节理不会破坏巷道围岩的完整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简述《庄子》中的智慧人生内涵。
第3题:
()主旨在说为政当无治,表达了庄子无治主义的思想,主张为政之道,勿庸干涉,当顺人性之自然,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第4题:
中国古典哲学派别中()认为人性是半善半恶的。
第5题:
关于王夫之的人性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题:
知识的阶层性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第7题:
知识是学问,智慧是获得学问的能力
智慧是学问,知识是获得学问的能力
知识是可以学来的,智慧是学不来的
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死的知识只有经过活的智慧地使用,知识才有价值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对政治的批判
对心计、知识、智慧的批判
对名利欲望的批判
对忠孝仁义等的道德规范的批判
第10题:
数据、知识、信息、智慧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数据、信息、智慧、知识
信息、数据、智慧、知识
第11题:
克服了宋明以来“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思想的缺陷
对传统性善论有所继承
坚持从唯心的立场来讨论人性
认为人的智慧、道德等社会属性是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培养的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略
第14题:
庄子主要从()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批判。
第15题:
裂隙、节理不会破坏巷道围岩的完整性。
第16题:
《庄子》学说里认为,天性和人性是()的。
第17题:
信息价值链的四个层次是()
第18题:
管理更贴近人性
提升人的工作潜能
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
宗旨是为了克服员工的单调感
第19题: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第20题:
信息、数据、知识、智慧
数据、知识、信息、智慧
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信息、知识、数据、智慧
第21题:
第22题:
老子
孔子
庄子
孟子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