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样阐述关于教育与刑法的关系的?孟子、董仲舒和王充如何做进一步阐发?
从教育与刑法的关系来看,孔子认为只靠政令,刑律等强力手段,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而依靠道德礼教等深入人心的手段,效果就要好得多。孟子发扬了孔子德政重于邢政的思想,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发,好的行政管理不如好教育,用强势不能使人心服,只有德化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孟子冠宇“仁政”的政治主张其根本是得民心。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强调道德教化的思想给予了理论化的论证,他认为教化和刑罚各自发挥不同功能,都是治国所需要的,但又不是对等的,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王充认为教育和刑法的关系:既肯定教育的劝勉为善的作用,也肯定刑法的禁防为恶德作用,二者不是轻重关系,而是先后关系或内外关系。王充的观点更为全面地概括了统治者治国的两类基本手段。
第1题: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A.孟子
B.苟子
C.董仲舒
D.王充
第2题:
儒家哲学的代表是()。
第3题:
“然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是()提出的。
第4题:
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第5题:
提倡以"三纲五常"为道德教育内容核心,将教化作为实现仁政德治手段的教育家是()。
第6题:
从朴素唯物主义观出发,比较正确揭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
第7题: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学与思的观点的异同,王夫之是怎样概括的?
第8题:
孟子
苟子
董仲舒
王充
第9题:
董仲舒
王充
贾谊
文翁
第10题: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朱熹
第12题: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王充
第13题:
提出“爱日说”的是()
第14题:
“学而优则仕”概括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第15题:
主张学者要“好学勤力”,强调循序渐进的人是()
第16题:
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第17题:
孔子是怎样阐述关于教育与刑法的关系的?孟子、董仲舒和王充如何做进一步阐发?
第18题: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第19题: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人淄,不染自黑”,是()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第20题:
第21题: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庄子、老子、孔子、孟子
第22题:
董仲舒
王充
仲长统
贾谊
第23题:
孔子
孟子
王符
董仲舒
第24题:
孔子
孟子
王守仁
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