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规定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A.止于至善
B.修身齐家
C.格物致知
D.修齐治平
第1题:
第2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谁说的()
第3题:
在我国()、()时期,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再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我国古代的大学实行的是()教育
第4题:
四书五经中()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第5题:
()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我国大学教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6题:
《大学》中规定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第7题: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第8题: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名名德,在亲民
在明明德,在兴民
在明名德,在亲民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在(),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亦称为“三纲领”。
明明德
略
第14题:
朱熹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王阳明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一个说新民,一个说亲民。二者说法虽然不同,但在方法上都是既有我注六经的成分,也有六经注我的成分。
第15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中庸》。
第16题:
大学之道,()。(《大学》)
第17题:
凝聚和贵存了我国古代教育理念的《大学》,开宗明义地道出了古代大学教学的理念,即下列中的()。
第18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亲”作何解更妥?
第19题: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循循善诱”
第20题: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第21题:
止于至善
修身齐家
格物致知
修齐治平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