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鸦片战争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 第2题: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就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下走入近代化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伊利昂纪》以一场大战为背景,这场大战是()

    • A、伯罗奔尼撒战争
    • B、希腊波斯的战争
    • C、特洛伊战争
    • D、雅典斯巴达的战争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材料二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

  • 第9题:

    单选题
    有人认为:假如塞尔维来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是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中东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
    A

    朝鲜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俄国十月革命

    D

    越南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伊利昂纪》以一场大战为背景,这场大战是()
    A

    伯罗奔尼撒战争

    B

    希腊波斯的战争

    C

    特洛伊战争

    D

    雅典斯巴达的战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已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

    柏林危机

    C

    古巴导弹危机

    D

    海湾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明朝应邀出兵援朝。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战争?


    正确答案: 壬辰战争因在农历壬辰年(1592年)爆发而得名。这场战争以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李氏朝鲜为开始。当时朝鲜向其宗主国——中国明朝朝廷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扭转了战局,使朝鲜转危为安。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军队全部撤离朝鲜。

  • 第15题: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有人认为:假如塞尔维来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这场战争”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第二次世界大战
    • C、中东战争
    • D、科索沃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克拉克回忆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场战争指()

    • A、朝鲜战争
    • B、越南战争
    • C、阿富汗战争
    • D、伊拉克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已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导弹危机
    • D、海湾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就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日本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明朝应邀出兵援朝。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战争?

    正确答案: 壬辰战争因在农历壬辰年(1592年)爆发而得名。这场战争以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侵略李氏朝鲜为开始。当时朝鲜向其宗主国——中国明朝朝廷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朝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扭转了战局,使朝鲜转危为安。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军队全部撤离朝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