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有内在的相互联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说“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是‘道’”。


    参考答案:

    ①画即是道,反映出中国画特有的内外在(内容与形式)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
    ②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道”,取自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和《周易》。主要以事物发生、变化、发展认识过程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为依据。
    ③“吾道一以贯之”P4,“道”包含了认识事物的所有道理。
    ④各家论画学说:1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2北宋《宣和画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


  • 第2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形”的论述。


    参考答案:

    ①战国韩非《韩非子》。
    ②西汉刘安《淮南子》。
    ③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
    ④元代倪瓒《清閟阁全集》。
    ⑤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


  • 第3题:

    谈古典画论中绘画流派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流派形成的内在因素:绘画流派,是由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所形成,他们或由于父子,师徒关系,或由于思想感情,创作主张(当然也要体现于创作实践)上的共同点,或由于气质上的接近,或由于取材范围的一致,或由于表现方法,艺术技巧方面的类似,而与另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相区别。一个绘画流派可以包括从事不同绘画种类和体裁的绘画创作的画家,它可以存在一个时代,活跃一个时期,也可以有相当长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②历代主要流派:1顾,陆的“密体”和张,吴的“疏体”,兴盛于晋唐时代2董,巨的南方山水画,荆,关的北方山水画,徐,黄两家花鸟画,形成五代,北宋间绘画上的主要流派3明清,是绘画上流派最多的时期,如戴,吴的“浙派”,文,沈的“吴门派”,董其昌的“松江派”,曾鲸的“波臣派”,“三王”的“娄东派”,王翚的“虞山派”,晖(竖心旁)寿平的“常州派”,罗牧的“江西派”等等,不下十余种。
    1、人物画流派
    2、山水画流派
    3、花鸟画流派P215-326
    ③董其昌的“南北宗”、把中国画分成南宗和北宗,不免有“南”贬“北”之偏见,但南宗实质“文人画”,北宗实指“院体画”,乃是中国绘画史上两个最大绘画流派。而以文人画一派势力最雄厚,影响也最深远。


  • 第4题: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


    正确答案: ①绘画风格的形成: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是由艺术部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是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②个人风格(创作个性):丰富多彩的现实,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画家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所决定了的绘画欣赏者的多样的审美需要,也只有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和他相适应。中国古代画论主张“画乃吾自画”,“必须处处有我”,即强调画家要有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则是创作个性的流露。画家必须“自立门户”,“别创一格”,并要求“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不断创造新的风格。“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
    ③时代风格(创作共性):在同一时代,所有画家的作品内,看到的基本特点的类似和统一性,这叫做时代的风格。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淡”,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晚唐之画“清丽而渐渐薄“,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④民族风格(表现形式):由于个人,时代和历代的绘画风格,形成了民族的绘画风格。这种民族风格虽说具体的显现在民族绘画的形式之内,但民族风格也可以说是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两个不同的民族,虽说绘画的形式很接近,但风格绝不会相同。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别哪些是日本画,哪些是中国画,就在于风格上的判断。
    ⑤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

  • 第6题:

    论述宗法制与王朝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是王权政治的沃土。一方面,在王朝出现危机的时刻,宗室贵族每每自觉地担当起匡扶社稷、复兴王朝的政治使命,使家天下皇权政治模式得到不断的复制与再生。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拥有封地与优厚的待遇,人口众多,他们对外有一致的家族利益。而一般臣民习惯于视皇族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在国家出现危机时,皇室宗亲自然成为他们拥戴的目标。西汉末年的刘秀就是依赖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而重建汉家天下的。另一方面,在宗法文化的浸染下,人们将家天下的王权政治视作天经地义的统治模式,不仅旧贵族要重振家门,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模仿着旧有的宗法模式,构建新的皇朝。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王朝国姓屡经更迭,王朝政权模式却一如既往,宗法制是维系王朝政治的重要力量。

  • 第7题:

    判断题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神”的论述。

    正确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晋书·顾恺之传》)
    ②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
    ③南宋陈郁《藏一话腴yu》
    ④清代笪da重光《画筌》
    ⑤清代谢堃《书画所见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正确答案: 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①指身体方面的发展。②指智力方面的发展。③指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①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②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本文的论述主体是(  )。
    A

    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B

    中国古典诗歌与新诗的区别与联系

    C

    新诗的创作特点

    D

    新诗的“变”与“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中首先指出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接着分别从精神上、创作上和传播上论述“常”,最后强调新诗要在“变”中继承“常”。即文中论述主体是新诗的“变”与“常”。因此D项正确。

  • 第11题:

    填空题
    教材指出:苏轼在“知”与“能”、“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结合,并将“道”,“艺”关系转化为实际创作时的“()”、“()”关系

    正确答案: 心,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形与神”关系论述的书籍。

    正确答案: ①战国荀况《荀子》。
    ②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③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
    ④明代莫是龙《画说》。
    ⑤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


  • 第14题:

    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形与神”关系论述的书籍。


    参考答案:

    ①战国荀况《荀子》。
    ②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
    ③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
    ④明代莫是龙《画说》。
    ⑤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


  • 第15题:

    以下哪几个是历史上中国的艺术观念?()

    • A、心画论
    • B、形式论
    • C、道艺论
    • D、表现论

    正确答案:A,C

  • 第16题: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是()。

    • A、内在一致的
    • B、相互联系的
    • C、相互独立的
    • D、相互冲突的。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教材指出:苏轼在“知”与“能”、“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结合,并将“道”,“艺”关系转化为实际创作时的“()”、“()”关系


    正确答案:心;手

  • 第18题: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 A、传达;虚浮
    • B、包涵;虚无
    • C、贯穿;空洞
    • D、体现;枯燥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有内在的相互联系

    正确答案: ①“道”指上层的思想、道理、认识。儒学认为“道”即是人道,表现为礼、乐;道学认为“道”即是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表为阴、阳两极的关系;禅学认为“道”即是万物最原始“混”的状态,表现为悟。
    ②“艺”指下层的形态、技术、方法。儒学指“六艺”;道学指精神境界的自由发挥;禅学指自我完善的修行方法。
    ③“道”与“艺”的相互关系:统一的辩证关系。“吾道一以贯之”“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④道与艺的辩证关系,成为中国古典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基础。
    ⑤例举各家论画学说:艺与道的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由孔子加以提倡。汉魏晋唐以来的画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绘画艺术的道,艺关系,但大多着重于行,神,理,法关系的阐述。苏轼提出“有道有艺”的著名论点,把“道”与“艺”确立为绘画的两大原则,重视它们之间的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加以理论上的说明,这是苏轼在绘画理论方面做出的很重要的贡献。他在绘画方面所说的“道”,除了儒家传统的“大道”的含义外,基本上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思想性.所说的“艺”,基本上接近今天所说的技巧性。这个论点,反映了苏轼对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和技巧性是并重的,统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 产业结构演进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的,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般说来,产业结构的演进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持续、稳定的高增长率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演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是()。
    A

    内在一致的

    B

    相互联系的

    C

    相互独立的

    D

    相互冲突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与生活的客观联系
    A

    自然美

    B

    劳动美

    C

    社会美

    D

    形式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