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竹木简牍的形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岱庙正阳门的建筑形制是()

    • A、宋代形制
    • B、明清形制
    • C、唐代形制
    • D、汉代形制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竹木


    正确答案: 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

  • 第3题:

    简牍制度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 第4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作为汉代的主要书写工具,不仅发现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使用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一般用竹、木制成,流行时间大约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前5世纪-3世纪)纸张普遍使用之后,简牍才逐渐被废除。目前发现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简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的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

  • 第5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 A、甲骨
    • B、青铜器
    • C、竹木简牍
    • D、缣帛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竹木简牍的形制。


    正确答案:(1)刮削整治:截裁;刮削;杀青;
    (2)编简成册:单根竹片为简,编连诸简为策;
    (3)长度内容:简册长度与所载内容有关,长短有所区别:最短八寸,最长二尺四寸;简牍用于抄写书籍等,版牍多用于公私文书:诏令、尺牍、版图、奏牍;
    (4)书写字体:先秦篆字;秦汉隶书;毛笔蘸墨书写;
    (5)收卷:以最后一根简为中轴向前舒卷,成为一卷。

  • 第7题:

    竹木简牍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祭祷记录、遣策(殉葬记录)和书籍三大类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 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简牍可以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大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严禁混搭脚手架()。.
    A

    钢木、钢竹

    B

    钢木、竹木

    C

    竹木、钢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1年初级真题]
    A

    竹片称作“简”,木片称为“牍”

    B

    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使用范围不大

    C

    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D

    “卷”“尺牍”等专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E

    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


    正确答案: B,A
    解析:
    B项,“简牍”是“简”和“牍”的合称,指加工成细长条可供书写的竹片、木片。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价格低廉而成为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因而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简牍文书

    正确答案: 是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称竹简,也称,简策,汗简,简册,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走马楼简牍


    正确答案:走马楼简牍是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广场出土的一批简牍,主要包括三国吴国纪年简牍和西汉简牍。其数量超过历代简牍的总和。1996年长沙在市中心修建平和堂商业广场时,三国吴国简牍在一口井里被发现。总数量高达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代简牍出土的总和。2003年位于走马楼的湖南省供销社修建综合楼,在新发掘的8号井内再次发现多枚西汉简牍。简牍总数达到1万余枚,主要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走马楼简牍对研究吴国及西汉历史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 第14题:

    简牍制度


    正确答案: 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从上古到造纸术发明前是竹帛并行时期,通行的是简牍制度。一部简牍书籍的制作方式及其形式,大致分为:刮削整治、编简成册、长度内容、书写字体、收卷。

  • 第15题:

    根据已发现的简牍形制,可以分为哪五种。


    正确答案: 简、牍、觚、检、楬。

  • 第16题:

    简述竹木与简牍文献。


    正确答案: 1.竹简、木简、木牍竹简:长而窄的竹片;
    木简:长而窄的木片;
    木牍:较宽的木片;
    竹简、木简、木牍合称简牍,是商周至汉晋的文献载体。
    历史上重要竹木文献实例:
    2.汲冢竹书(战国竹简,发现于晋太康二年)
    3.居延汉简(额济纳河流域)时间范围: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叶。
    4.银雀山汉简(山东临沂)1972年4月发现于两座汉初墓葬。一号汉墓4942枚。为《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六稻》、《蔚缭子》等兵书,还有《管子》、《墨子》等先秦古籍。
    5.睡虎地秦简(湖北云梦)内容特点:秦代的法律条文6.郭店楚简(湖北荆门)
    内容特点:学术著作。道家著作共2种4篇,即《老子》3篇、《太一生水》1篇。证明战国中期前《老子》其书已存在。
    7.上博藏战国楚简这批楚简中收有《周易》三十四卦的内容,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部。
    8.走马楼吴简(湖南长沙)1996年10月,长沙走马楼街一古井,出土超过15万枚三国吴简。2003年,在走马楼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万枚汉简,为汉代实用文书。
    9.里耶秦简(湖南)2002年,湘西里耶古镇出土2万余枚,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
    10.郴州汉简、晋简(湖南郴州)2003年12月,湖南郴州市发现十口古井,从中发现300多枚汉简(东汉末期)。2004年2月,在同一地区另一古井中又发现保存相对完好的7捆700余枚晋简。简牍上“太安二年”(西晋惠帝年号,公元303)字样清晰可见。内容为官府文书,将对研究中国西晋历史和当时南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第17题:

    竹木简牍


    正确答案:就是把文字写在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上,一根竹片称“简”,将许多根简编连在一起称“策”(册),合称简策。加工后没有写字的木片简称“版”,写了字的称“牍”,细一些的木条称“木简”,木质的合成“版牍”,竹木合称为“简牍”。

  • 第18题:

    竹木简牍使用的时代是什么?


    正确答案:上古至东晋末年(404年)有数千年之久

  • 第19题:

    单选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

    甲骨

    B

    青铜器

    C

    竹木简牍

    D

    缣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

    B

    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使用范围不大

    C

    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D

    “卷”“尺牍”等书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E

    多根简编联在一起称为“策”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简牍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
    古代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等。
    *历谱为经天文计算编排得出年月日的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简牍"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

    B

    受自然条件所限,简牍的实际适用范围不大

    C

    简牍的书写形式、版式设计等形制对后世的书籍影响很大

    D

    卷尺牍等书业术语来源于简牍

    E

    多跟简编联在一起称作策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走马楼孙吴简牍

    正确答案: 1996年考古工作者于长沙市走马楼发掘了历代古井50余口。在其中一口袋状圆井内,出土了带有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的简牍约10万片,包括竹简、大木简和木牍、封检和和签牌等。走马楼吴简的内容主要为地方文书档案,包括司法文书、黄簿民籍、名剌、缴纳赋税以及出入仓库的簿籍等种类。简牍的字体介于隶书、楷书、行书之间,还有一些优美的草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走马楼孙吴简牍的发现,为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及相关典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2002年中级真题]
    A

    甲骨

    B

    青铜器

    C

    竹木简牍

    D

    缣帛


    正确答案: C
    解析:
    简牍在东周至魏晋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得到广泛使用。在纸张大量生产、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价格低廉而成为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因而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