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晏子比较召公的劝谏方式是()
A.直谏
B.委婉
C.模糊
D.不自信
第1题:
在劝谏过程中不是强谏而是采取曲谏形式的是()
A.箕子
B.比干
C.晏子
D.微子
第2题:
召公劝谏厉王弥耳一事记载于()。
A.《国语齐语》
B.《国语卫语》
C.《国语周语》
D.《国语晋语》
第3题: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与北燕。“召公”被分封是因为他是()
第4题:
在劝谏过程中不是强谏而是采取曲谏形式的是()
第5题:
召公劝谏厉王弥耳一事记载于()。
第6题:
晏子所进谏的君主是()
第7题:
晏子的劝谏事例大都记载在()
第8题:
一意孤行
刚愎自用
求同存异
和同之辩
第9题:
齐景公
齐宣公
齐襄公
齐哀公
第10题:
《孟子·民贵君轻》
《左传·晏子对齐侯问》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论语·孔子论修身》
第11题:
箕子
比干
晏子
微子
第12题:
《左传》
《春秋》
《国语》
《晏子春秋》
第13题:
召伯虎盨,这件器物是西周晚期的名臣召伯虎为祭祀亡父所用,召伯虎曾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国君是()。
A.周幽王
B.周厉王
第14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
第15题: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具有本质区别的一文是()。
第16题:
与晏子比较召公的劝谏方式是()
第17题:
召伯虎盨,这件器物是西周晚期的名臣召伯虎为祭祀亡父所用,召伯虎曾劝谏“防民之口甚于防水”的国君是()。
第18题:
晏子的劝谏主张()
第19题:
西周时期的“共和”是指()共同辅政的时期。
第20题:
直谏
委婉
模糊
不自信
第21题:
《世说新语》
《晏子对齐侯问》
《召公谏厉王弭谤》
《五代史伶官传序》
第22题:
《国语齐语》
《国语卫语》
《国语周语》
《国语晋语》
第23题:
周幽王
周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