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唐宋明清赋役制度演变。
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两税法: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第2题:
简述明清国子监的制度等有关情况。
第3题:
简述明清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4题:
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和赋役制度是()和()。
第5题:
简述汉代至明清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制度表现。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清代赋役制度发生哪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14题:
赋役制度
第15题:
简述赋役政策思想。
第16题:
简述户籍档案和赋役档案的概念。
第17题:
唐代赋役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