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要分析英法30年代绥靖法西斯国家的表现及影响。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战爆发前,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实质是( )。

    A.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
    B.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C.企图和德国合作,共同攻打苏联
    D.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答案:A
    解析: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实质就是希望通过对德国侵略小国的容忍换来自身的和平。

  • 第2题:

    试述欧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处置的异同,并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l)相同点:
    ①组织国际法庭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
    ②一些法西斯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③对德、日都采取占领方式。
    (2)不同点:
    ①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德国法西斯势力的惩罚比较彻底和全面,法西斯组织被铲除,参加纽伦堡审判的美、苏、英、法四国密切合作;东京审判则由美国占主导地位,包庇了一些日本战犯,对日本法西斯的惩处并不彻底,一些法西斯分子逃脱惩罚,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代表天皇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处,而且天皇制被保留。
    ②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对德国实行的是分区占领,各国斗争激烈,最终导致德国分裂;曰本则由美国单独占领,保留了日本天皇制,美国扶植日本,力图把日本发展成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基地。
    (3)主要原因: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美国出于战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和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对日本的处置一切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具体地说,表现为:
    ①美国要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因此同意惩处日本战犯,并促使日本进行各种社会改革,并按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对日本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②美国要使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的基地,日本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美国要把日本打造成反苏反共的堡垒,为此美国为保持日本政局和社会的稳定,保留了天皇制,并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扶植日本。
    ③这就必然造成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处理要寻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如东京审判,既是正义的,也留下许多缺憾和不尽如人意之处。
    (4)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惩处力度不同,造成的历史影响延至今日。
    ①德国的民主化进程比较彻底,战后德国政府和人民对历史的反思也比较深刻和彻底,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在波兰的犹太人遇难纪念碑前下跪仟悔的举动让世人嘱目。今天,德国虽然也有个别极右翼组织妄图为法西斯纳粹翻案,但是德国政府和绝大多数德国人民的态度始终是明确反对法西斯的。
    ②反观日本,其对历史的反思却很不彻底,日本的右翼团体和少数右翼政治家不断有美化侵略、为当年军国主义招魂纳魄的言行。近年来反复出现的“教科书事件”和“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始终阴魂不散,原因固然很多,但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够彻底,应是重要的历史原因。

  • 第3题:

    30年代国联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联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
    • B、国联虽无法制止战争,但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 C、它成了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 D、它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正确答案:D

  • 第4题:

    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是()。 ①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②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发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④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①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②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③德国法西斯与日本帝国主义遥相呼应④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6题:

    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主义”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A、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 B、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 C、不向发动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 D、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要分析《法西斯细菌》中俞质夫形象。


    正确答案: 俞实夫是一个留学日本研究细菌学的科学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关心政治。在1931年到1942年的特点历史时期,他原想埋头从事自己的细菌学研究,可是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却将他从日本东京逼回中国的上海,后又被迫迁徙于香港、桂林等地。战争不仅夺去了他安宁的家庭生活,而且也毁坏了他的实验室。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不消灭人类的法西斯细菌,也就不可能进行细菌学的科学研究。于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自己所学到的医学本领,投入了抗战的实际工作。这一出戏剧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真实而合乎逻辑地揭示了主人公俞实夫思想转变的过程。《法西斯细菌》创作的主旨是“法西斯与科学不两立”,“法西斯主义不扑灭,世界上一切卫生、预防、医疗的科学,都只是徒托空言。”这一创作主旨,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俞实夫的遭遇和思想转变体现出来的。

  • 第8题: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民族战争的关键因素是()

    • A、佛朗哥发动叛乱
    • B、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 C、德意法西斯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 D、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订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英、美、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英法自始至终推行绥靖政策 ②英、法、德、意曾一度结成法西斯同盟压迫弱国 ③英法在二战爆发前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 ④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结束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法西斯细菌》中俞质夫形象。

    正确答案: 俞实夫是一个留学日本研究细菌学的科学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关心政治。在1931年到1942年的特点历史时期,他原想埋头从事自己的细菌学研究,可是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却将他从日本东京逼回中国的上海,后又被迫迁徙于香港、桂林等地。战争不仅夺去了他安宁的家庭生活,而且也毁坏了他的实验室。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不消灭人类的法西斯细菌,也就不可能进行细菌学的科学研究。于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自己所学到的医学本领,投入了抗战的实际工作。这一出戏剧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真实而合乎逻辑地揭示了主人公俞实夫思想转变的过程。《法西斯细菌》创作的主旨是“法西斯与科学不两立”,“法西斯主义不扑灭,世界上一切卫生、预防、医疗的科学,都只是徒托空言。”这一创作主旨,是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俞实夫的遭遇和思想转变体现出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①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②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③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奇怪战争”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

    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B

    英法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

    C

    以守为攻的战略

    D

    英法实行消极防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世纪30年代的国联的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国联()

    A.仅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
    B.无法制止战争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C.成为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D.成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国联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英法的操纵,在30年代更是成为其对法西斯势力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 第14题:

    简要分析脂肪酸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原料麦芽:制麦过程中受到污染,麦芽酸度较高会影响啤酒的酸组成。
    (2)酵母:增加接种量,脂肪酸含量降低。
    (3)发酵:提高发酵温度,搅拌发酵,加大通风量,利于降低脂肪酸含量。
    (4)酵母自溶后,从细胞内会溶出大量中链脂肪酸。

  • 第15题:

    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①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②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③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批驳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控诉的是()。

    • A、法国绥靖政策
    • B、美国中立政策
    • C、意大利法西斯暴行
    • D、德国法西斯暴行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简要分析乙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麦汁通风;提高麦汁pH,增加通风,利于乙醛的形成。
    (2)酵母接种量大,利于乙醛的形成。
    (3)发酵温度越高,乙醛生成越少,发酵后期其含量下降也快。
    (4)发酵压力越高,乙醛生成越多。
    (5)瓶啤酒杀菌,特别是在瓶颈空气和溶解氧含量高的情况下,乙醛含量会增加。
    (6)啤酒贮存过程中,乙醛含量会因氧化而增加,而后逐渐减少。
    (7)麦汁或酵母染菌,可能增加啤酒中的乙醛含量。

  • 第19题:

    对“奇怪战争”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 B、英法为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
    • C、以守为攻的战略
    • D、英法实行消极防御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1935年lO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国联迫于国际舆论,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并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这说明()

    • A、国联能伸张正义
    • B、国联已成为法西斯操纵的工具
    • C、国联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 D、国联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机构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简要分析英法30年代绥靖法西斯国家的表现及影响。


    正确答案:表现: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不但没有制裁日本,并且主张把中国东
    北变成列强共管殖民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英法更炮制了《霍尔—赖伐尔协定》,而美国则推行“中立”政策。
    ③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内战双方购买武器过境,但对德、意向佛朗哥提供武器听之任之。而美国继续推行“中立”政策。
    ④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⑤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但还没有采取大规模行动时,英法均表示不反对希特勒以和平渐进手段实现吞并。德国采取吞并行动时,英法坐视奥地利灭亡而不问。
    ⑥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试图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缓和它们与德国的矛盾,以保住既得利益,使祸水东引。
    ⑦“奇怪战争”: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影响:这种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 第22题:

    单选题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民族战争的关键因素是()
    A

    佛朗哥发动叛乱

    B

    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C

    德意法西斯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D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后果?

    正确答案: 后果:
    (1)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的美苏“冷战”。
    (2)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主权被亵渎,从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3)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4)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英法30年代绥靖法西斯国家的表现及影响。

    正确答案: 表现: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不但没有制裁日本,并且主张把中国东
    北变成列强共管殖民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英法更炮制了《霍尔—赖伐尔协定》,而美国则推行“中立”政策。
    ③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内战双方购买武器过境,但对德、意向佛朗哥提供武器听之任之。而美国继续推行“中立”政策。
    ④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⑤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在希特勒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但还没有采取大规模行动时,英法均表示不反对希特勒以和平渐进手段实现吞并。德国采取吞并行动时,英法坐视奥地利灭亡而不问。
    ⑥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试图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缓和它们与德国的矛盾,以保住既得利益,使祸水东引。
    ⑦“奇怪战争”:二战爆发后,英法对德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影响:这种政策的最大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首先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统治者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