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意义?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当中最具有总结性的理论。画论则是对作者的创作水平、创作心态,作品的学术水准、内容,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以及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①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中最丰富最生动的理论。中国古代画论都是从特殊入手、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再融汇其它文艺理论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美学。
②由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对绘画艺术的参与和“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的画论具有十分庞大而丰富的蕴藏。在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中,代复一代地砥砺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营造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
③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中国古代画论那种超逻辑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用这种思维方式写出的典籍,对现代中国人来说,很是陌生。这需要我们反思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揭示和弘扬民族艺术精神。
第1题:
中国古代画论的特色?
一、作者众多
1、画家论画顾恺之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等三篇重要的画论文章;谢赫著有《古画品录》;宋炳著有《画山水序》,这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和文章。
2、理论家论画。如宋代的刘道醇著有《宋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明代的王世贞辑有《王氏书苑》《王氏画苑》《艺苑之源》。
3、美术史家论画。如唐代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中就设有《叙画之源流》《论画六法》《论顾陆张吴用笔》等。清代的张庚在他的《画征录》也有很多精彩的论述。4、哲学家论画。先秦的孔子庄子韩非子汉代的王充等。5文学家论画。如三国时的曹植,西晋时的陆机,唐代的杜甫,送代的苏东坡等。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说:“恶以诫世,善以示后”。
二、体裁丰富
1、概论。概论是从绘画的产生,本质,绘画与人,绘画与自然,绘画与社会的关系等总的方面对绘画进行论述的绘画理论。
三、独特的价值取向
1、游艺
2、尚善
3、重法。
第2题:
简述董其昌的生平及代表性画论思想著作。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朝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益文敏。明代著名书画家。他在绘画上提出“南北宗”说,崇南贬北,标举文人画,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表现,对晚明及清代绘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
第3题:
简述中国原始陶器对中国古代设计史的意义。
从黏土到原始陶器,不仅仅是通过加工技术来改变其形态,而是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 物质的创造活动,人们的造型设计能力从二维空间走向了三维空间,这是质的变化,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原始陶器设计,是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略
第4题:
简述盆景美学——《画论》
第5题:
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对象:
第6题:
简述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意义?
第7题:
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二、();三、();四、();五、();六、()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简述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意义。
曹魏邺城的平面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为界限,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两区。这条大道北面与建春门—金明门大道相交,世纪又构成“T”字形的城市主干道系统。这种“T”字形城市纵、横轴线布局队此后中国的都城格局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直到明清时代,它仍是都城主轴线和骨干道路的构造模式。
曹魏邺城的布局改变了汉代以来都城宫殿区分散的布局,中轴线的形成是平面布局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平面规划,对北魏洛阳城,东魏邺南城,隋唐大兴城和长安城的规划,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件及等级意义。
第14题:
简述人本主义流派意义学习的概念以及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第15题:
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认识作用。
第16题:
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骨法用笔、应物象形、()、()、传移模写。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