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包括从1840年到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阶段。
更多“中国近现代史包括哪几个历史阶段?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

    A.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阶段

    B.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C.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

    D.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B

  • 第2题:

    中国加油站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一是缓慢增长期(1949—1984年);
    二是快速增长期(1985—1998年);
    三是重组和调整期(1998年至今)。

  • 第3题:

    中国广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几个层次?


    正确答案: 由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广义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层次的保障举措组成。

  • 第4题: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即产生时期、形成时期和成熟时期。

  • 第5题: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哪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包括从1840年到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阶段。

  • 第6题:

    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对近现代史的划分,1945年应该属于()之列。

    • A、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点
    • B、中国近代史
    • C、中国现代史
    • D、中国当代史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 A、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 B、1911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 C、191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 D、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中国人的判断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妥当性往往大于真实性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消除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有时揭露问题的真实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中国人深刻地总结出:问题的妥当解决有时远比揭露问题的真实性重要,也就是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能力,更需要艺术的圆融手法。
    (2)虚安和诚信并没有关系
    真话有时往往会使人伤心,而谎言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有时最需要的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对方。这就是中国人最喜欢运用的“虚安”手法。虚安不是欺骗,因为虚安是善意的安慰手法,而欺骗则主要是出于恶意。所以在中国人眼里,虚安和诚信没有关系。
    (3)和合性常常大于分别性
    中国人比较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尽量要使自己和群体表现相似,以获得群体的认同。所以有时有特殊的收获,也会注意适当地与群体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群体善意的眼光下继续生存。如果个体表现过于特殊,且从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那么最终会为自己的离群而遭受众人的嫉恨和攻击。
    (4)合中有分容易维持和谐
    虽然和合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分的作用。只有合中有分才容易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只有存在差异的人们在一起,才能合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和谐集体。如果个体趋同性太高,那么相互之间的爱好和利益趋同性也会过高,那样人际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越多。
    (5)合理性层次高于合法性
    合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合理的层次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更重视伦理而不够重视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6)我们只能接受合理的法
    理在法先,中国人只接受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所以中国人在考虑合法问题之前一定先会考虑法是否“合情合理”。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宪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政权的组织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954年宪法。这部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为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是社会政治、经济处于过渡时期的产物。
    (2)1975年宪法。左倾色彩浓厚,内容简单,规范疏漏,文词含糊,很不完善,是一部有严重错误的宪法
    (3)1978年宪法。粉碎四人帮后颁布,左的遗毒未清,未能纠正文革的错误理论、政策、口号,是一部有明显缺陷的宪法,条文也不够完备严谨。
    (4)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结构也作了符合世界宪法发展趋势的调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案问题。

    正确答案: 近代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指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利用教会侵略中国的斗争。有论者认为“反洋教斗争”不准确,应提“教案”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教案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1年贵阳教案到1870 年天津教案。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教堂,无视中国传统礼教,引起一些官员和士绅不满。从1861年贵州驱逐传教士开始,反教会斗争传遍全国。1870年夏,爆发了天津教案。传说,法国天津教堂迷拐幼孩,群众前往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将他欧毙。接着,群众焚烧教堂,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法、英、美、俄等向清政府抗议。曾国藩到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压力,被迫妥协。最终,杀害16人,缓刑4人,充军25人,赔款49万两,对法道歉。
    第二阶段,从天津教案到中法战争结束。传教士在华办学校、医院和报刊,进行奴化宣传。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传教士多卷入战争。地处抗法前线的人民把反教会侵略与保卫边疆相结合,遭到清政府镇压。地主阶级上层日渐消沉,中小地主日益积极反教会,下层群众增多。
    第三阶段,从中法战争结束到中日战争前。传教士与中国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地方官“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群众反教会斗争发展,先后掀起武装起义,如四川余栋臣起义。
    第四阶段,从中日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士参与瓜分中国活动。山东、广西等地人民则自发地把反洋教和反列强相结合,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的反教会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组成部分。外国侵略者的利用传教之机的猖獗活动,不断引起民愤,最终激起爱国人士的斗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其中有对洋人洋事物有着偏狭的盲目排斥,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为恶而退出来的以牙还牙的反抗,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而不能科学地区分洋人、洋事物与帝国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关系,只是凭着直观认识和义愤而诉诸于暴力,表现出的种种狭隘蛮干和报复情绪。
    清末新政
    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得以苟延的清政府,为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于1901年颁发“改 革”諭旨,准备实行“新政”,并于1901 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1901年,清政府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设立一些新的机构,如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裁撤一些旧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但官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弊端。
    改革兵制。1901年,清谕令停止武举,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建立采用西制西法西器的“常备兵”。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兵“36镇,总共为45万人。
    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奖励出国留学人员。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建立大量新式学堂。
    奖励工商。主要是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振兴工商业的有关立法,还公布了一些奖励兴办实业的条例和有关章程。总的来说,清政府的“新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踏,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其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怀疑,也使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国人的判断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妥当性往往大于真实性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消除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有时揭露问题的真实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所以中国人深刻地总结出:问题的妥当解决有时远比揭露问题的真实性重要,也就是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能力,更需要艺术的圆融手法。
    (2)虚安和诚信并没有关系
    真话有时往往会使人伤心,而谎言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有时最需要的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对方。这就是中国人最喜欢运用的“虚安”手法。虚安不是欺骗,因为虚安是善意的安慰手法,而欺骗则主要是出于恶意。所以在中国人眼里,虚安和诚信没有关系。
    (3)和合性常常大于分别性
    中国人比较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尽量要使自己和群体表现相似,以获得群体的认同。所以有时有特殊的收获,也会注意适当地与群体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群体善意的眼光下继续生存。如果个体表现过于特殊,且从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那么最终会为自己的离群而遭受众人的嫉恨和攻击。
    (4)合中有分容易维持和谐
    虽然和合很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分的作用。只有合中有分才容易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只有存在差异的人们在一起,才能合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和谐集体。如果个体趋同性太高,那么相互之间的爱好和利益趋同性也会过高,那样人际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会越多。
    (5)合理性层次高于合法性
    合法固然很重要,但是合理的层次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更重视伦理而不够重视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6)我们只能接受合理的法
    理在法先,中国人只接受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所以中国人在考虑合法问题之前一定先会考虑法是否“合情合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80年代,中国广告在摸索中前行,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合资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中国广告公司深受影响,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国广告发展的历史阶段。
    80年代,中国广告在摸索中前行,1985年以后,中国的广告公司服务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始走向了一个以创意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引入“广告策划”的概念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合资公司大批出现,外来资金带来的行业发展与整合,使得中国广告公司深受影响,跨国策划咨询公司也逐步踏入中国,中国广告行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 第14题:

    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 第15题:

    什么是宪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政权的组织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954年宪法。这部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为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是社会政治、经济处于过渡时期的产物。
    (2)1975年宪法。左倾色彩浓厚,内容简单,规范疏漏,文词含糊,很不完善,是一部有严重错误的宪法
    (3)1978年宪法。粉碎四人帮后颁布,左的遗毒未清,未能纠正文革的错误理论、政策、口号,是一部有明显缺陷的宪法,条文也不够完备严谨。
    (4)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结构也作了符合世界宪法发展趋势的调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 第16题: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首先,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永葆忠于党的革命品格,做人民军队的合格建设者。
    其次,有助于坚定献身国防的人生志向,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第三,有助于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 第17题: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

    • A、新民主主义的历史阶段
    • B、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 C、共产主义的历史阶段
    • D、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现代中国指的是()。

    • A、1840-2007
    • B、1840-1919
    • C、1840-1949
    • D、1949-至今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问题。


    正确答案:辛亥革命中,革命派推翻了满清政府的统治,但结果确实北洋军阀篡夺了胜利果实,后来中国落入了军阀混战之中,一直到新中国时期,军阀问题才真正解决,这也是中国当时的内外实际情况决定的。
    (1)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为了增强军事力量,编练新军。结果最大的得意者不是清政府而是袁世凯。
    袁世凯用发展亲信的方法牢牢控制了北洋六镇新兵,使得北洋新兵成为其政治上的依仗。在辛亥革命发生后,袁世凯利用手中的兵力迫使清廷同革命党人对其让步,清廷退位结束了帝制,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专政时期。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复辟帝制,结果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最终袁世凯在人们的唾骂声中死去。
    (2)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这是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所致。皖系段祺瑞得到日本支持,握有中央大权。直系冯国璋以英、美为靠山,任副总统。日本支持的奉系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晋系阎锡山占据山西,张勋屯兵徐州。南方军阀中唐继尧的滇系、陆荣廷的桂系势力最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军阀进行了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之中。
    (3)为了挽救共和国,实现革命目标,孙中山带领他的同盟们进行了不屑的努力,最终,他同共产党合作,在苏俄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发展迅速,很快打败了孙传芳、吴佩孚等军阀,这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他们在开始重新寻找强有力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诱惑下,分裂统一战线,镇压工人运动,杀害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控制了中国,并开始了新一轮的混战。经过东北易帜、中原大战,蒋介石占据了优势,暂时压制了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混战,开始全力剿共。后来,军阀之间的矛盾逐步被中日矛盾、国共矛盾压制,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国彻底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军阀祸乱中国的状况才彻底结束。
    中国的军阀政治实际上源于长期存在并占据主题地位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加上帝国主义的扶植才形成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性决定的,当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军阀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源,从而推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 第20题:

    问答题
    新中国儿童青少年社工包括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1)构建有关儿童青少年事务的法律体系
    (2)通过儿童青少年组织和儿童青少年服务机构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3)开展特殊儿童青少年的福利事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正确答案: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对近现代史的划分,1945年应该属于()之列。
    A

    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点

    B

    中国近代史

    C

    中国现代史

    D

    中国当代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犯罪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
    从犯罪类型看
    一是暴力性犯罪多;
    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从犯罪人员看
    一是,敌对分子多;
    二是,惯犯、累犯多。
    二、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年)
    第一,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
    第二,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第三,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年)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较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犯罪状况(1977-1996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中国广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几个层次?

    正确答案: 由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广义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层次的保障举措组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