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许多主张,主要有()
A.正义明道,不计功利
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C.积小致巨,以微致显
D.勤学不舍,立异创新
第1题:
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包括三方面内容:
(1)兴办学校以广教广教化,即“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理想境界。关于太学的管理,他主张:“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他注重尚贤使能,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据此,他主张建立常规化的选拔贤才的制度。他的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治国方针的根本。他认为秦亡是因为“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汉初虽废秦代苛法,但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把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称为“五常”,使之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教育,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桎梏人民的精神枷锁,影响深远。他在道德观念上强调“义”,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实际上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略
第2题:
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第3题:
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4题:
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罗提出了的教育主张。()
第5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以人安心,以义正我、()和重义轻利。
第6题:
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了许多主张,主要有()
第7题:
董仲舒的()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第8题: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很有交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第9题:
正义明道,不计功利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积小致巨,以微致显
勤学不舍,立异创新
第10题: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强勉行道”
“必仁且智”
重义轻利
第11题:
必仁且智
虚心涵泳
切记体察
居敬持志
第12题: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朱熹
第13题:
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
(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
(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
(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
(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略
第14题:
()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推行儒家的主张。
第15题:
“学而优则仕”概括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第16题:
董仲舒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
第17题: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主要有()。
第18题:
王守仁从“知行合一”学说出发,对如何教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倡导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有()。
第19题:
简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第20题:
知行并进
自求自得
循序渐进
温故而知新
第21题:
第22题:
重义轻利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必仁且智
启发诱导
第23题:
德行重于智慧
“人道”
美德在于实践
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