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36 共用题干) 男,64 岁。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2 周,伴嗳气,偶有吞咽不畅。口服奥美拉唑治疗 2 周后疼 痛缓解。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消化性溃疡B.食管癌C.心绞痛D.贲门失迟缓综合症E.胃食管返流病

题目

(135~136 共用题干) 男,64 岁。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2 周,伴嗳气,偶有吞咽不畅。口服奥美拉唑治疗 2 周后疼 痛缓解。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消化性溃疡

B.食管癌

C.心绞痛

D.贲门失迟缓综合症

E.胃食管返流病


相似考题
更多“(135~136 共用题干) 男,64 岁。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2 周,伴嗳气,偶有吞咽不畅。口服奥美拉唑治疗 2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45岁。上腹疼痛2个月,伴反酸,纳差。胃镜示胃体大弯0.5cm×0.5cm扁平隆起,表面充血。尿素酶试验(+)。病理:粘膜慢性炎,伴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父亲死于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还须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A.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周
    B.奥美拉唑维持半年
    C.奥美拉唑+铝碳酸镁,4周
    D.奥美拉唑+铝碳酸镁+阿莫西林,2周
    E.铝碳酸镁8周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患者,男性,30岁。餐后上腹疼痛2周,伴腹胀。胃镜见胃角1.5cm×2cm溃疡,周边粘膜水肿。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对该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胃粘膜保护剂4周
    B.奥美拉唑治疗至症状消失停药
    C.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2周
    D.根除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继续维持4周
    E.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停药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共用题干
    男性患者,45岁,近2个月胸骨后烧灼样不适与反酸。临床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

    该患者初期治疗可选择的PPI药物为
    A:西咪替丁
    B:雷尼替丁
    C:奥美拉唑
    D:法莫替丁
    E:米索前列醇

    答案:C
    解析:
    多种因素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反流至食管的胃酸是GERD的主要致病因素,故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GERD的主要措施,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Hz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等A、B、D选项为H2受体拮抗药,C选项为PPI质子泵抑制剂,E选项为保护胃黏膜药物。奥美拉唑是R型和S型两种光学异构体1:1的混合物,而埃索美拉唑是单一的S型异构体,肝脏首过效应较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埃索关拉唑一次20mg;一日1~2次。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用最小的剂量达到长期治愈的目的,治疗应个体化。目前维持治疗的方法有3种:维持原剂量或减量、间歇用药、按需治疗。抗酸剂铝碳酸镁可作为GERD维持治疗的一个选择。部分患者症状程度轻,发作频率低,使用铝碳酸镁维持可降低成本。

  • 第4题:

    患者男,60岁。患者3年来时有胸骨后烧灼感,饭后及平卧时明显,偶有吞咽困难,行X线钡餐检查发现食管裂孔疝。

    对该患者的治疗为
    A.无需特殊治疗
    B.手术治疗
    C.应用奥美拉唑治疗
    D.应用莫沙必利治疗
    E.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
    F.内镜下治疗

    答案:C,D
    解析:
    3.食管裂孔疝常发生于老年人,一般可分为三型即滑动型、食管旁型及混合型。其中以滑动型裂孔疝最为常见,临床上主要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治疗按胃食管反流症治疗。手术治疗可纠正裂孔疝的解剖缺陷,但术后易发生食管胃连接部功能障碍,手术复发率亦高,一般多数患者应采取内科治疗。当出现疝囊绞窄或嵌顿,严重食管炎、反复出血、溃疡及狭窄等时需手术治疗。

  • 第5题:

    患者男,50岁。5年来反复出现饭后胸骨后烧灼痛,放射至肩背部及耳部,时有吞咽困难症状,服用法莫替丁能缓解症状,多次心电图检查正常。

    若应用奥美拉唑及莫沙必利治疗,一般疗程应为
    A.1周
    B.2周
    C.4~8周
    D.8~10周
    E.10~14周
    F.3个月

    答案:C
    解析:
    2.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避免服用降低LES压的食物及药物,如:高脂肪、巧克力、浓茶、咖啡、钙拮抗剂、地西泮,还有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升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还应戒烟及禁酒。
    3.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特别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疗程一般为4~8周,对个别疗效不佳患者可加倍剂量或适当延长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