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0岁。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5年。查体:P84次/分,R20次/分,BP160/110mmH9。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近1个月来维持在6.2—9.Ommol/L。吸烟20 余年,20一30支/日。欲行右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处理错误的是A.术前戒烟2周B.练习床上排便C.术前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D.术前禁食12小时E.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

题目

男,70岁。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5年。查体:P84次/分,R20次/分,BP160/110mmH9。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近1个月来维持在6.2—9.Ommol/L。吸烟20 余年,20一30支/日。欲行右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处理错误的是

A.术前戒烟2周

B.练习床上排便

C.术前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D.术前禁食12小时

E.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本题看似考察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实则考察围手术期的处理,糖尿病影响伤口愈合,感染并发症增多,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应继续服用至手术的前一天晚上,禁食病人需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增高状态。所以本题C项错误。
更多“男,70岁。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5年。查体:P84次/分,R20次/分,BP160/110mmH9。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降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70岁。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5年。查体:P84次/分,R20次/分,BP160/110mmHg。糖尿病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近1个月来维持在6.2~9.0mmol/L。吸烟20余年,20~30支/日。欲行右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术期处理错误的是

    A、练习床上排便

    B、术前戒烟2周

    C、术前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D、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

    E、术前禁食12小时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患者,男性,70岁。发现右腹股沟部可复性半球形肿物2年。查体:站立时腹股沟区内侧可见半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肿块自行消失,压迫内环口肿物仍可出现。诊断考虑

    A、右侧腹股沟斜疝

    B、隐睾

    C、鞘膜积液

    D、右侧腹股沟直疝

    E、股疝


    参考答案:D

  • 第3题:

    当腹压增加,阴囊内出现肿物,腹压减低时肿物消失是

    A.可复性的股疝

    B.可复性腹股沟直疝

    C.可复性腹股沟斜疝

    D.难复性腹股沟斜疝

    E.难复性腹疝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男,54岁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年,3天前此肿物平卧后不能还纳,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诊断首先考虑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腹股沟疝合并嵌顿

    D、急性淋巴结炎

    E、精索囊肿


    参考答案:C

  • 第5题:

    患者,女,56岁,入院前2小时因在打麻将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继而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诊头颅CT示“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患者浅昏迷,小便失禁,右侧肢体偏瘫,T37.2℃P84次/分R20次/分BP180/100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请问: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治疗原则: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
    护理措施:①休息与安全: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种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生活护理:48小时后鼻饲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流食,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③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定期监测水电解质及尿量的变化。④保持呼吸道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舌根后坠窒息和肺部感染。⑤潜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脑疝的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 第6题:

    男性,65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球形肿块2年,逐渐增大。查体:站立时右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见一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可自行回纳,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站立时肿物复出,应诊断为()

    • A、右腹股沟斜疝
    • B、右侧腹股沟直疝
    • C、右侧股疝
    • D、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 E、脐疝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男性,63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球形肿块2年,逐渐增大。查体:站立时右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见一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可自行还纳,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站立时肿物复出,应诊断为()。

    • A、右腹股沟斜疝
    • B、右侧腹股沟直疝
    • C、右侧股疝
    • D、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 E、交通性鞘膜积液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6岁 。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 。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 。院外未曾系统治疗 。查体:T36 .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 。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 。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70岁。发现右腹股沟部可复性半球形肿物2年。查体:站立时腹股沟区内侧可见半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肿块自行消失,压迫内环口肿物仍可出现。诊断考虑()。
    A

    右侧腹股沟斜疝

    B

    隐睾

    C

    鞘膜积液

    D

    右侧腹股沟直疝

    E

    股疝


    正确答案: A
    解析: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从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回纳后压迫内环疝块仍可突出。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男,52岁,右阴囊可复性肿物14年,不能还纳1天,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心率108次/分,血压150/105mmHg,右阴囊肿大,压痛明显,腹膨隆,肠鸣音亢进,白细胞14×109/L,中性85%。最佳的处理是(  )。
    A

    立即剖腹探查

    B

    止痛,抗炎

    C

    急诊室留观

    D

    胃肠减压,择期行修补术

    E

    急作腹股沟疝探查,并作肠切除准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男,65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球形肿块2年,逐渐增大。查体:站立时右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见一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可自行回纳,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站立时肿物复出,应诊断为()
    A

    右腹股沟斜疝

    B

    右侧腹股沟直疝

    C

    右侧股疝

    D

    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E

    交通性鞘膜积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男,65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球形肿块2年,逐渐增大。查体:站立时右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见一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可自行回纳,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站立时肿物复出,应诊断为

    A、右腹股沟斜疝

    B、右侧腹股沟直疝

    C、右侧股疝

    D、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E、交通性鞘膜积液


    参考答案:B

  • 第13题:

    当腹压增加时阴唇出现肿物,腹压消退时肿物消失是( )

    A.可复性腹股沟斜疝

    B.可复性腹股沟直疝

    C.可复性的股疝

    D.难复性腹股沟直疝

    E.难复性腹股沟斜疝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男,70 岁。右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 15 年。糖尿病病史 7 年,口服降糖药控制,空腹血糖近 1 个月来维持在 6.2〜 9.0mmol/L,吸烟 20 余年,20〜30 支/日。查体:P84 次/分,R20 次/分,BP160/100mmHg.拟行右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围手术期处理错误的是()

    A.术前禁食 12 小时

    B.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

    C.练习床上排便

    D.术前戒烟 2 周

    E.手术当日晨起应用胰岛素


    【参考答案】E

  • 第15题:

    女性,65岁,发现右腹股沟韧带下方突出肿物10小时,伴恶心,呕吐,肿物无法消失,疼痛进行性加重,既往有可复性肿物病史3年。

    诊断应考虑为
    A.股疝嵌顿
    B.腹股沟脂肪瘤
    C.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D.腹股沟淋巴结炎
    E.腹股沟斜疝嵌顿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患者男性,56岁。主诉: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1)诊断:腹股沟斜疝(右侧)。(2)诊断依据①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②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可坠入阴囊,平卧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③透光实验(一)。
    2.鉴别诊断(5分)①腹股沟直疝。②鞘膜积液。③腹股沟肿大淋巴结。
    3.进一步检查(4分)B超或CT。
    4.治疗原则(3分)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

  • 第17题:

    主诉: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病史:患者于20余年前出现右下腹包块,呈可复性,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有时包块在久站后可坠入右侧阴囊,平卧后可消失,无其他不适感。院外未曾系统治疗。查体:T36.5℃,P75次/分,R21次/分,BP115/76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肿块坠入阴囊行透光实验(-)。


    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腹股沟斜疝(右侧)。
    (2)诊断依据①男性,56岁,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②右腹股沟区可见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可坠入阴囊,平卧肿块消失后压住内环口改站立位肿块不再出现。③透光实验(-)。
    2.鉴别诊断(5分)①腹股沟直疝。②鞘膜积液。③腹股沟肿大淋巴结。
    3.进一步检查(4分)B超或CT。
    4.治疗原则(3分)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

  • 第18题:

    四肢大关节脱位病例: 右侧股骨颈骨折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75岁,右髋外伤后5小时。患者不慎右髋跌地,即感有右髋疼痛,活动受限,无昏迷史。平素体尚健,生活自理,家人陪送来急诊。否认其他病史。查体: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急性病容,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有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


    正确答案: 1.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其诊断依据为:(1)老年女性,有右髋部外伤史。(2)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有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
    2.鉴别诊断(1)髋关节脱位通过体检及X线片检查可鉴别。(2)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X线片检查可鉴别。(3)股骨头坏死X线片检查及相应病史可鉴别。
    3.进一步检查(1)测量大粗隆与髂一坐骨结节连线的关系。(2)测量大粗隆与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
    4.治疗原则(1)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防止骨折并发症。如不适宜手术,可行牵引治疗。(2)保守治疗,晚期出现股骨头坏死,可行全髋置换。

  • 第19题:

    问答题
    女性,65岁,右髋外伤后4小时。患者不慎右髋跌地,即感右髋疼痛,活动受限,无昏迷。平素体健,生活能自理,家人陪送来急诊。否认其他病史。查体: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急性病容,心、肺、腹未见异常,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畸形,有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患处水肿不明显。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初步诊断右侧股骨颈骨折
    (二)诊断依据1.老年患者女性,有右髋部外伤史。2.轻度屈髋屈膝畸形,足跟叩击痛及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压痛。
    二、鉴别诊断1.髋关节脱位2.股骨转子间骨折3.股骨头坏死
    三、进一步检查右髋X线摄片。
    四、治疗原则1.首选内固定治疗,防止骨折并发症,如不适宜手术,可行牵引治疗。2.晚期出现股骨头坏死,可行全髋置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男,16岁,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肿物,无疼痛,平卧后可消失。查体:右腹股沟内侧肿物2cm×2cm,无触痛,腹壁无明显缺损。查体时应重点观察()。
    A

    肿物的形状

    B

    肿物回纳后,压住内环是否复出

    C

    透光试验

    D

    腹部有压痛及肿物

    E

    下肢有无感染性病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当腹压增加,阴囊内出现肿物,腹压减低时肿物消失是(  )。
    A

    可复性的股疝

    B

    可复性腹股沟直疝

    C

    可复性腹股沟斜疝

    D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

    E

    难复性腹疝


    正确答案: C
    解析: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形成的疝为腹股沟直疝,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可复性疝。该患者疝内容物进入阴囊,且可以回纳,可以判断为可复性腹股沟斜疝。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病史男性,42岁 。主诉: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8年 。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