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核心是刺激人体组织的
A.浅感觉
B.本体感觉
C.运动点
D.皮层感觉
E.皮肤感觉
第1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基本活动模式是
A、协同运动模式
B、分离运动模式
C、组合运动模式
D、阶梯运动模式
E、交互神经支配模式
第2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主要用于治疗
A、疼痛
B、心脏病
C、肿瘤
D、瘫痪
E、哮喘
第3题:
Bobath技术不属于
A、运动疗法
B、神经发育疗法
C、神经系统疾患治疗方法
D、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E、康复治疗技术
第4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认为的运动行为发育的最早模式是
A、单侧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不对称模式
D、双侧反转模式
E、单侧分离模式
第5题:
A.抑制性感觉刺激
B.高度的精神集中
C.促进性感觉刺激
D.重复刺激和训练
E.本体感觉刺激
第6题:
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的原因是( )
A.前庭耳蜗刺激
B.大脑皮层感觉区病变
C.视觉障碍
D.脑干病变
E.本体感觉障碍
第7题:
Bobath技术属于
A.运动再学习疗法
B.神经发育疗法
C.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D.按摩疗法
E.电刺激技术
第8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
A.增强肌力
B.通过螺旋模式运动改善平衡协调功能
C.通过最大阻抗,快速牵伸与螺旋对角模式易化正常运动
D.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E.通过对角模式运动,加大肢体活动范围
第9题:
下列几种神经肌肉易化法,说法错误的是
A.PNF由Carr、Knott和Voss提出
B.PNF即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C.Brunnstrom运动疗法鼓励和促进协同运动模式
D.Kabat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E.Rood提出皮肤感觉刺激法
第10题:
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时,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发起运动的手法技术为
A.节律性稳定
B.节律性发动
C.反复收缩
D.控住-松弛
E.收缩-松弛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认为,运动行为的发育最后是
A、单侧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不对称模式
D、双侧反转模式
E、单侧分离模式
第14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中,上肢单侧1型屈曲式对角螺旋运动模式可表示为
A、UDIFUE
B、BDIFUE
C、DIFUE
D、UDIEUE
E、UDIFLE
第15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技术不包括
A、节律性稳定运动
B、诱发协同运动
C、反复收缩
D、收缩松弛
E、慢反向-维持
第16题:
A.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
B.抑制病理运动模式
C.利用病理运动模式
D.应用多种皮肤刺激以引起运动反应
E.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改善患儿功能
第17题: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中运动行为的发育最早表现为
A.双侧不对称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反转模式
D.单侧分离模式
E.单侧联合模式
第18题:
不宜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是
A.帕金森病早期
B.脑性瘫痪恢复期
C.创伤急性期
D.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
E.骨关节炎稳定期
第19题: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的活动模式为
A.双侧对称模式
B.双侧不对称模式
C.双侧反转模式
D.单侧分离模式
E.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
第20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的基本理论中,姿势和运动发展的最高形式为
A.双侧对称
B.双侧不对称
C.双侧交互
D.平衡交互
E.对角线型
第21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技术不包括
A.节律性稳定
B.反复收缩
C.关键点控制
D.收缩-松弛
E.慢反向-维持
第22题:
增加关节稳定性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手法技术为
A.节律性稳定
B.节律性发动
C.反复收缩
D.控住-松弛
E.收缩-松弛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