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籍患者,右上6缺失行种植治疗。嵴顶较宽,近远中邻牙轴角处作垂直松弛切口,梯形瓣向上翻开,骨质Ⅳ级,埋入式种植,行4/0可吸收线严密缝合。术后3天复查见嵴顶切口裂开。导致该患者软组织瓣早期裂开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患者术后进食摩擦导致黏膜穿孔B、种植体植入深度不够,高出骨面,造成软组织瓣的张力增大C、软组织瓣未做减张,术后收缩牵拉导致切口裂开D、缝合过紧,影响创缘血运E、缝合时创缘内卷,愈合不良该患者种植切口和缝合宜选用A、牙槽嵴顶正中切口,减张、褥式缝合B、牙槽嵴顶偏腭侧切口,减张、褥式及间断缝合C、前

题目

一外籍患者,右上6缺失行种植治疗。嵴顶较宽,近远中邻牙轴角处作垂直松弛切口,梯形瓣向上翻开,骨质Ⅳ级,埋入式种植,行4/0可吸收线严密缝合。术后3天复查见嵴顶切口裂开。导致该患者软组织瓣早期裂开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患者术后进食摩擦导致黏膜穿孔

B、种植体植入深度不够,高出骨面,造成软组织瓣的张力增大

C、软组织瓣未做减张,术后收缩牵拉导致切口裂开

D、缝合过紧,影响创缘血运

E、缝合时创缘内卷,愈合不良

该患者种植切口和缝合宜选用A、牙槽嵴顶正中切口,减张、褥式缝合

B、牙槽嵴顶偏腭侧切口,减张、褥式及间断缝合

C、前庭沟切口,减张、褥式及间断缝合

D、牙槽嵴顶正中切口,不减张、褥式及间断缝合

E、牙槽嵴顶偏腭侧切口,不减张、褥式及间断缝合


相似考题
更多“一外籍患者,右上6缺失行种植治疗。嵴顶较宽,近远中邻牙轴角处作垂直松弛切口,梯形瓣向上翻开,骨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35岁。上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嵴条件良好,拟行种植修复。

    如患者拟行上颌第一磨牙种植,种植体唇颊、舌腭侧骨质厚度不能少于
    A.0.5mm
    B.1.0mm
    C.1.5mm
    D.2.0mm
    E.2.5mm

    答案:C
    解析:
    严重习惯性磨牙症,为牙种植术的禁忌证。

  • 第2题:


    患者,女,35岁。上颌第一磨牙缺失,牙槽嵴条件良好,拟行种植修复。

    经检查,患者出现下列哪项症状,不易进行牙种植修复
    A.对义齿的修复要求较高
    B.磨牙缺失可进行修复
    C.黏膜不能耐受活动义齿者
    D.邻牙不宜作基牙者
    E.习惯性磨牙症

    答案:E
    解析:

    严重习惯性磨牙症,为牙种植术的禁忌证。
    实验证明适当的机械刺激是骨愈合过程的启动因素,但较大创伤势必降低骨组织的成骨能力。制备种植窝时骨床温度不应超过47℃,以保证微创性(扩展知识)。
    种植体唇颊、舌腭侧骨质应健康,且厚度不能少于1.5mm,种植体之间以及种植体与自然邻牙之间均不能少于2mm。种植体末端距离下颌管不能少于2mm。一般种植体长度不应少于8~10mm。另外种植体周围存在一定宽度的健康附着牙龈是确保种植义齿修复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下唇麻木多因术中损伤颏神经或下牙槽神经所致。前者多可恢复。后者应去除种植体,避开神经重新植入。患者为上颌牙种植非下颌,不会发生下唇麻木。
    1995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杂志社在珠海制定的种植成功标准为:功能好;无麻木,疼痛等不适;自我感觉良好;种植体周围X线无透射区;横行骨吸收不超过1/3,种植体不松动;龈炎可控制;无与种植体相关的感染;对邻牙支持组织无损害;美观;咀嚼效率大于70%;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应达到85%以上;10年80%以上。

  • 第3题:

    患者以“右上后牙自发痛4日” 就诊,检查:17牙缺失,16牙牙尖高陡,远中沟越过边缘嵴,治疗计划内容不包括

    A.16牙根管治疗+冠修复

    B.降低咬合

    C.治疗期间使用带环等保护

    D.修复17牙缺失

    E.远中沟处备洞充填


    A

  • 第4题:

    一外籍患者,右上6缺失行种植治疗。嵴顶较宽,近远中邻牙轴角处作垂直松弛切口,梯形瓣向上翻开,骨质Ⅳ级,埋入式种植,行4/0可吸收线严密缝合。术后3天复查见嵴顶切口裂开。

    导致该患者软组织瓣早期裂开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患者术后进食摩擦导致黏膜穿孔
    B.种植体植入深度不够,高出骨面,造成软组织瓣的张力增大
    C.软组织瓣未做减张,术后收缩牵拉导致切口裂开
    D.缝合过紧,影响创缘血运
    E.缝合时创缘内卷,愈合不良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共用题干
    男,49岁。缺失,缺牙区牙槽嵴平整,中度丰满,黏膜正常。缺失,一度松动,近中倾斜,X线片显示牙槽骨垂直吸收1/3。

    如果需拔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为RPI卡环、三臂卡环、舌杆大连接体。为了保持义齿稳定,放置间接固位牙合支托的最佳位置是
    A:远中牙合边缘嵴
    B:近中牙合边缘嵴
    C:远中牙合边缘嵴
    D:近中牙合边缘嵴
    E:近中牙合边缘嵴

    答案:E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设计。题48:该病例为单侧非游离缺失,不应拔除,应作为基牙起固位和支持作用。如果拔除,则成为单侧游离缺失,修复效果较差,也不利于余留牙的健康。因近中倾斜,只放置近中牙合支托,会使基牙进一步近中倾斜。近中倾斜的固位倒凹应位于颊面或舌面近中,三臂卡环的固位卡臂尖位于远中,无法进入倒凹固位。正确的卡环设计是圈形卡环。题49:拔除后,游离端义齿以为主要基牙,义齿可沿牙合支托形成的支点线前后翘动,因此应在支点线的前方增加间接固位体。其距离支点线越远,稳定作用越好。所以作为间接固位体的牙合支托的最佳位置是的近中牙合边缘嵴。题50:如果拔除成为游离缺失的末端基牙,其卡环设计应尽量减小基牙扭力。有此作用的卡环是RPI卡环和回力卡环,因为RPI卡环的Ⅰ型杆从基牙颊侧牙龈方向进入倒凹,如果基牙颊侧存在组织倒凹,不适合采用RPI卡环。所以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