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这一名言中的“和”所含哲理及其意义是
A.不同事物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
B.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使事物达到协调和谐
C.不同事物矛盾的斗争
D.不同事物的直接同一性
第1题: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
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矛盾
第2题: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有
A.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促进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D.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第3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
A.“和”是指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统一
B.“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
D.处理不同国家关系要和平共处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思考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第7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8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了起来。然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这一事实说明()
第9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表现
第10题:
第11题: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第12题: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
量变和质变及其关系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第13题:
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永远不能解决的
④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第14题: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一论断揭示了
A.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同的
C.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D.质和事物的直接同一性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差别性、个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也是不同的,于是就形成()
第19题:
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20题: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第21题: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
第22题: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的斗争得到调和,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第23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