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文中所有错词“地求”替换为“地球”;将标题段文字(“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红色三号阴影、黑体、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2)将正文第4段文字(“第2步为‘落’……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移至第3段文字(“第3步为‘回’……自动返回地求的技术。”)之前;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设置为五号楷体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3)设置纸型为

题目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

(1)将文中所有错词“地求”替换为“地球”;将标题段文字(“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红色三号阴影、黑体、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

(2)将正文第4段文字(“第2步为‘落’……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移至第3段文字(“第3步为‘回’……自动返回地求的技术。”)之前;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设置为五号楷体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3)设置纸型为“16开(18.4×26厘米)”、“横向”,上下页边距各为2.5厘米,左右页边距各为1.5厘米;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位置插入页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e】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1)替换错词
当考生在编辑Word文档的过程中,如果文档中某个词语输入错误,可直接用“替换”功能将其替换,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2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的“查找内容”中输入“地求”,在“替换为”中输入“地球”。
步骤3单击“全部替换”按钮会弹出提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错词的替换工作。
(2)设置标题段的格式
步骤l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阴影”。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标题段居中对齐。
步骤3继续,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底纹”的“填充”里选择“蓝色”。
注意:在“应用范围”栏中应选择“文字”,否则设置好的底纹将应用于整个段落。
(3)设置正文各段的格式
正文是Word文档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主要考核正文各段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正文中的第4段文字,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拖动到第3段文字之前,松开鼠标左键即完成段落的移动。
步骤2选择所有的正文文本(标题段不要选),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五号”。
步骤3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
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中输入“1.5字符”,“右”中输入“1.5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4)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就是设置纸张的大小,文本的排列方法等,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的“页边距”中的“上”和“下”中输入“2.5厘米”,在“左”和“右”中分别输入“1.5厘米”。
步骤2在“纸型”对话框的“纸型”中选择“16开(18.4x26厘米)”,在“页边距”的“方向”中选择“横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面的设置。
(5)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弹出的“页码”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注意题目要求是:中部位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页码的添加。
更多“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文中所有错词“地求”替换为“地球”;将标题段文字(“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红色三号阴影、黑体、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2)将正文第4段文字(“第2步为‘落’……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移至第3段文字(“第3步为‘回’……自动返回地求的技术。”)之前;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设置为五号楷体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3)设置纸型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DOC1.DOC,将文中所有“商场”替换为“市场”,将标题段文字“轿车市场春意渐浓’设置为楷体_GB2312、二号,居中,并加上红色底纹,将正文文字设置为宋体、小四号,各段左右各缩进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1,3倍行距。存储为文档DOC1.DOC。

    2.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DOC2.DOC,将文中提供的5行统计数字转换成一个5行4列的表格,列宽2.8厘米(列间距为0厘米)。表格第一行的下框线和第一列的右框线用3磅的粗实线,其余为默认的细实线。表格内的文字均为宋体、五号。存储为文档DOC2.DOC。


    正确答案:1.启动Word 2000通过【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DOC1.DOC文档。根据题意通过菜单命令【编辑】|【替换】打开“替换和查找”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商场”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市场”然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将全文中的“商场”一词改为“市场”关闭对话框。 选定文档标题文字“轿车市场春意渐浓”通过“格式”工具栏在字体下拉框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二号”单击“居中”图标按钮设置标题文字格式通过菜单命令【格式】|【边框和底纹】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底纹”选项中选择填充色为红色单击“确定”按钮为标题添加红色底纹:接着选定文档正文内容通过“格式”工具栏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字号“小四”在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设置正文文字格式。 最后通过菜单命令【文件】【保存】或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将文档以文件名DOC1.DOC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2. 启动Word 2000通过【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DOC2.DOC文档。根据题意选定文档中最后4行的文字内容通过【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修改“固定列宽”的值为2.8厘米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生成一个5行4列的表格。 选定表格内容在“格式”工具栏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五号”设置表中文字的格式。 最后通过【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DOC2.DOC保存文档到考生文件夹下。
    1.启动Word 2000,通过【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DOC1.DOC文档。根据题意,通过菜单命令【编辑】|【替换】,打开“替换和查找”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商场”,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市场”,然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将全文中的“商场”一词改为“市场”,关闭对话框。 选定文档标题文字“轿车市场春意渐浓”,通过“格式”工具栏,在字体下拉框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二号”,单击“居中”图标按钮,设置标题文字格式,通过菜单命令【格式】|【边框和底纹】,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底纹”选项中,选择填充色为红色,单击“确定”按钮,为标题添加红色底纹:接着,选定文档正文内容,通过“格式”工具栏,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字号“小四”,在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设置正文文字格式。 最后,通过菜单命令【文件】,【保存】或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将文档以文件名DOC1.DOC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2. 启动Word 2000,通过【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DOC2.DOC文档。根据题意,选定文档中最后4行的文字内容,通过【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在对话框中修改“固定列宽”的值为2.8厘米,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生成一个5行4列的表格。 选定表格内容,在“格式”工具栏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五号”,设置表中文字的格式。 最后,通过【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文件名DOC2.DOC保存文档到考生文件夹下。 解析:本大题1小题主要考查的是OFFICE文档的排版,对于字体、字号等设置可通过格式工具栏进行设置,对于段落的设置可通过“格式”菜单中相关的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设置,文字的替换可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进行操作。2小题主要考查的表格的设计,通过文字间的制表符设置,利用相应的菜单命令,可将文字直接转换成表格,对于表格框线及行列操作,可以在“表格”菜单中利用相应的菜单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设置,表格中文字格式的设置可使用“格式”工具栏进行操作。

  • 第2题:

    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 将标题段(“Web 2.0时代”)文字设置为中文楷体_GB2312、英文Arial字体、三号,红色、空心、加粗、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

    (2) 将正文各段落(“‘Web 2.0’的概念开始于……Web 2.0会议由此诞生。”)中的西文文字设置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文字设置为小四号仿宋_GB2312体;各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为0.5行。

    (3) 设置正文第二段(“更重要的是……Web 2.0会议由此诞生。”)行距为1.3倍;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位置插入页码(首页显示页码)。

    (4) 计算“季度总计”行的值;以“全年合计”列为排序依据(第一关键字)、以“数字”类型降序排序表格(除“季度总计”行外)。

    (5) 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列宽为2.5厘米;设置表格所有框线为1.5磅蓝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标题文本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中选择“小四”。 步骤4 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 步骤5 选择第2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设置值”中输入“1.3” 。 步骤6 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页码”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并选中“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 (2) 编辑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计算出“季度总计”行的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再设置表格其他属性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第2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LEFT)”即可完成对A公司行总计的计算并应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季度的总计。 步骤2 选择全表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排序依据”中选择“全年合计”。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降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的排序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4 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5 选择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1磅”。 步骤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标题文本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中选择“小四”。 步骤4 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 步骤5 选择第2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设置值”中输入“1.3” 。 步骤6 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页码”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并选中“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 (2) 编辑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计算出“季度总计”行的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再设置表格其他属性,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第2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LEFT)”,即可完成对A公司行总计的计算,并应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季度的总计。 步骤2 选择全表,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排序依据”中选择“全年合计”。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降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的排序,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4 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5 选择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1磅”。 步骤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 第3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TS}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标题段文字(“可怕的无声环境”)设置为三号红色仿宋_GB2312、加粗、居中、段后间距设置为0.5行。 (2)给全文中所有“受试者”一词添加波浪下划线;将正文各段文字(“科学家曾做过……身心健康。”)设置为四号宋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l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3)将正文第一段(“科学家曾做过……逐渐走向死亡的陷阱。”)分为等宽两栏,栏宽17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1)设置标题格式
    首先要设置标题文本,然后依次为“受试者”添加下划线(波浪线),再设置正文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最后再设置第一段的分栏效果,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可怕的无声环境”,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分别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步骤2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在“段后”中输入“0.5行”。
    (2)为“受试者”添加下划线
    为全文所有的一个词添加下划线,这里可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一个一个词的设置,也可以设置一个词,然后去用格式刷去复制格式到其他词上。但文章如果过长,需要设置词过多,这些的操作极容易出现失误。这里,我们使用高级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步骤1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查找内容”中输入“受试者”,在“替换为”中也输入“受试者”,单击“高级”按钮展开高级功能区。
    步骤2确保将鼠标光标置入到“替换为”输入框中,选择对话框下方的【格式→字体】命令,弹出“替换字体”对话框,在“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的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3这时,我们会发现,在“替换为”的下方出现了一行文字“格式:波浪线”。其实以上的设置就是要将“受试者”替换为“带有波浪线的受试者”。最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所有操作。
    (3)设置正文各段格式
    选定正文各段,设置字体、字号等字符格式;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左”和“右”中分别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
    (4)分栏设置
    步骤1将正文的第一段选中(标题段不算),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预设”中选择“两栏”(或在“栏数”中输入“2”),在“栏宽”中输入“17字符”,最后勾选“栏宽相等”和“分隔线”两个复选框。注意:在“应用范围”中只能选择“所选文字”。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文本的分栏操作,返回到操作界面中即可查看分栏效果。

  • 第4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列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TS}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文中所有错词“地求”替换为“地球”;将标题段文字(“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红色三号阴影、黑体、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 (2)将正文第4段文字(“第2步为‘落’……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移至第3段文字(“第3步为‘回’…… 自动返回地求的技术。”)之前;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设置为五号楷 体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3)设置纸型为“16开(18.4×26厘米)”、“横向”,上下页边距各为2.5厘米,左右页边距各为1.5厘米;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位置插入页码。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一字处理题一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e”打开。
    (1)替换错词
    当考生在编辑Word文档的过程中,如果文档中某个词语输入错误,可直接用“替换”功能将其替换,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编辑一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2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的“查找内容”中输入 “地求”,在“替换为”中输入“地球”。
    步骤3单击“全部替换”按钮会弹出提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错词的替换工作。
    (2)设置标题段的格式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一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 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阴影”。
    步骤2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面,设置标题段居中对齐。
    步骤3继续,选择【格式一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 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底纹”的“填充”里选择“蓝色”。
    注意:在“应用范围”栏中应选择“文字”,否则设置好的底纹将应用于整个段落。
    (3)设置正文各段的格式
    正文是Word文档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主要考核正文各段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具体操作如下:
    选择正文中的第4段文字,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 拖动到第3段文字之前,.松开鼠标左键即完成段落的移动。
    步骤2 选择所有的正文文本(标题段不要选),单击工具栏上的宋体————五号设置字体为“楷体GB2312”、字号为“五号”。
    步骤3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中输入“1.5字符”,“右”中输入“1.5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
    (4)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就是设置纸张的大小,文本的排列方法等,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文件一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的“页边距”中的“上”和“下”中输入“2.5厘米”,在“左”和“右”中分别输入“1.5厘米”。
    步骤2在“纸型”对话框的“纸型”中选择“16开(18.4x26厘米)”,在“页边距”的“方向”中选择“横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面的设置。
    (5)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一页码】命令,在弹出的“页码”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注意题目要求是:中部位置)。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页码的添加。

  • 第5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列各题,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TS}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保存文档。(1)将文中所有错词“技木”替换为“技术”;将标题段(“标准化、一体化、工程化和产品化”)设置为黑体、红色、四号,字符间距加宽2磅,标题段居中。 (2)将正文各段文字(“标准化:指国家……独占鳌头。”)的中文设置为五号仿宋GB2312、英文设置为五号Arial字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段前间距0.5行。 (3)正文第一段(“标准化:指国家……趋于集中。”)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1厘米;为正文第二段(“一体化:指中文……成果的结合。”)和第三段(“工程化、产品化:……独占鳌头。”)分别添加项目符号●。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l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1)替换并设置文本
    步骤1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2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查找内容”输入“技术”,在“替换为”中输入“技术”,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将自动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即町完成对错词的替换工作。
    步骤3 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 宋体、五号,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颜色”为“红色”并居中对齐。
    步骤4保持标题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字体】命 令,在“字体”对话框“字符间距”的“间距”中选择“加宽”,在磅值中输入“2磅”,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5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 “字体”的“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五号”。
    步骤6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段落】命令, 分别在“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l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的设置。
    (2)设置段落格式
    步骤1选择正文中的第一段文本,选择【格式→首字下沉】 命令,在“首字下沉”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下沉”,在“下沉行数”中输入…2’,在“距正文”中输入“0.1厘米”。
    步骤2选择正文的第二、第三段,选择【格式→项目符号 和编号】命令,在“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项目符号”的列表中选择圆形符号。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文本的编辑。

  • 第6题:

    (1)将标题段(“黄金周”)文字设置为二号红色空心黑体、居中。

    (2)将正文第一段内容(“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等等:”)的文字设置为小四号楷体GB2312、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25倍。

    (3)将正文中第2~3段内容(“总之,……在逐渐走高。”)设置成楷体GB2312、红色小三号、并加黄色底纹,段后间距0.5行。

    (4)将文中后6行文字转换为一个6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1列列宽为2.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3.6厘米,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蓝色单实线。

    &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二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正文中的第1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一GB2312”、 字号为“小四”。
    步骤2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3 选择正文中的第2、3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
    步骤4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6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3 选择表格的其他列,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6厘米”,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一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的最后一行中,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在表格的下方将添加一行,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l列最后1个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合计”。
    步骤6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ABOVE)”,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第3列、第4列的合计结果。
    步骤7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
    步骤8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 第7题:

    (1)将标题段(“在美国的中国广告”)文字设置为楷体一GB2312、三号字、加粗、居中并添加红色底纹。

    (2)设置正文各段落(“说纽约是个广告之都……一段路要走。”)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5倍并将正文中所有“广告”加蓝色波浪线。

    (3)将正文第二段(“同为亚洲国家……平起平坐。”)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为19字符,栏中间加分隔线。

    (4)先将文中后5行文字设置为五号,然后转换成一个5行5列的表格,选择“根据内容调整表格”。计算“季度合计”列的值;设置表格居中、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靠上居中。

    (5)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双实线,内框线为0.75磅单实线,但第一行的下框线为1.5磅单实线。

    &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e]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GB2312”、字号为“三号”,加粗并居中对齐。
    步骤2 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红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文档中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值为“0.5厘米”,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随后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4选择文档中的一处“广告”,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在“下划线颜色”中选择“蓝色”。然后双击“格式刷”按钮,逐一将其他“广告”文字“刷”成同样的格式。
    步骤5将正文的第2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栏宽”中输入“19字符”,并选中“分隔线”和“栏宽相等”复选框。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计算合计数字,最后编辑表格的边框线,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5行选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号为“五号”,选择【表格一转换一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的“自动调整”操作中选中“根据内容调整表格”,并选中“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最后一列的第2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2SUM(LEFT)”。将鼠标光标定位到下一个单元格中,用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出数据之和。
    步骤3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在“表格”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 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
    步骤5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步骤6选择表格的第l行,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窗口中,单击表格的下框线添加边线。

  • 第8题:

    问答题
    将标题段设置为三号黑体、蓝色、加粗。加删除线并居中对齐;将正文各段“2007年l2月18日……各地的朋友们。”设置为小四号楷体:首行缩进2字符,段后0.5行。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开始】,【字体】分组,单击对话框启动器,打开【字体】对话框,设萱“中文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字形”中选择“加粗”,在“效果”中勾选“删除线”。选择标题文本,打开【开始】,【段落】分组,单击“居中”按钮。
    步骤2:选择正文各段,设置【开始】,【字体】分组中的“字体”、“字号”分别为“楷体”、“小四号”。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2字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将正文各段文字(“随着网络经济……高达人民币2100万元。”)设置为五号楷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0.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间距0.5行。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设置正文字体。选中正文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字体】分组中,单击“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设置“中文字体”为“楷体”,设置“字号”为“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题目要求设置正文段落属性。选中正文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段落”按钮,弹出“段落”对话框。单击“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缩进”选项组中,设置“左侧”为“0.5字符”,设置“右侧”为“0.5字符”;在“特殊格式”选项组中,选择“首行缩进”选项,设置磅值为“2字符”;在“间距”选项组中,设置“段前”为“0.5行”,设置“行距”为“l.5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将正文各段文字(“科学家曾做过……身心健康。”)设置为四号宋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正确答案:
    选定正文各段,设置字体、字号等字符格式;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左侧”和“右侧”中分别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将标题段文字(“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红色三号黑体、加删除线、居中并添加黄色文字底纹。

    正确答案:
    步骤l:选择标题段,打开【开始】选项卡,在【字体】分组上中进行设置:
    ①单击“字体”框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字体面板,选择“黑体”;
    ②单击“字号”框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字号面板,选择“三号”;
    ③单击“字体颜色”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字体颜色面板,选择“红色”;
    ④单击“删除线”按钮添加删除线。
    步骤2:继续选定标题段,单击【开始】选项卡的【字体】分组上的“居中”按钮,设置标题段居中对齐。
    步骤3:继续选定标题段,打开【开始】选项卡,在【段落】分组上,单击“下框线”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
    步骤4:打开“底纹”选项卡,在“填充”中选择颜色为“黄色”,在“应用于”中选择“文字”,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底纹的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设置正文各段落(“第l代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倍,并为正文各段落中的“计算机”添加着重号(标题段除外)。

    正确答案:
    步骤1:选定正文各段落,在【开始】选项卡【段落】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分别在【段落】对话框的“缩进”选项组的“左侧”和“右侧”中输入“0.5厘米”,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择文档中任意一个文本“计算机”,选择【开始】,【字体】分组,单击对话框启动器,打开【字体】对话框,在“着重号”中选择“·”。双击【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分组上的,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其他“计算机”文本上方,选中该文本即可应用选择样式,设置完成后按Esc键取消格式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执行【答题】→【字处理】菜单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请用Word 2000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将标题段(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文字设置为小二号、蓝色、阴影、黑体、加粗、居中。

    (2)将正文第3~8段中的文字设置为五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3)将文中第2行(第一章教学要求)设置成黑体、红色、小三号,段后间距0.5行。文中第3行(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探析:)设置成小四号、宋体、加粗并加黄色底纹。

    (4)将文中后11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1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每列列宽为3.5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将表格标题行单元格文字设置为小四号、红色、空心、黑体,设置表格所有框线为1.5磅、蓝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首先在“考试系统”中执行[答题]→[字处理]→[WORD.DOC]菜单命令打开“WORD.DOC”文档。 (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文本进行编辑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标题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形”列表框中选择“加粗”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二”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字体居中对齐。 ②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文本框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文档中的第2行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 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文本框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 ⑥选择文档中的第3行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加粗显示。 ⑦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底纹”选项卡中设置“填充”为“黄色”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表格。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对表格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中文本中的后11行执行[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②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选项组中选择“居中”单击“确定”按钮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复选框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3.5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③将光标移动到表格中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将所有的单元格选中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表格中文本居中对齐。 ④选择表格第1行中的所有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四”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空心”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中整个表格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列表框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下拉框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执行[答题]→[字处理]→[WORD.DOC]菜单命令,打开“WORD.DOC”文档。 (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文本进行编辑,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标题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形”列表框中选择“加粗”,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二”,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字体居中对齐。 ②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文本框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文档中的第2行,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 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文本框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 ⑥选择文档中的第3行,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加粗显示。 ⑦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底纹”选项卡中,设置“填充”为“黄色”,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表格。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对表格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中文本中的后11行,执行[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②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选项组中选择“居中”,单击“确定”按钮,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复选框,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3.5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③将光标移动到表格中,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将所有的单元格选中,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表格中文本居中对齐。 ④选择表格第1行中的所有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四”,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空心”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中整个表格,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列表框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下拉框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 第14题: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K:\K01\1501001]下。

    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1.DOC) 保存文档。

    (1)将标题段文字(“上万北京市民云集人民大会堂聆听新年音乐”)设置为三号黑体、蓝色、加粗、居中并添加红色底纹和着重号。

    (2)将正文各段文字(“上万北京市民选择在……他们的经典演出。”)设置为小四号、仿宋_GB2312;第一段悬挂缩进2字符;第二段前添加项目符号◆。

    (3)将正文第三段(“一年一度的……国家大事时准备的。”)分为等宽的两栏。

    2.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2.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2.DOC) 保存文档。

    (1)将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一个4行5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列宽为2.4厘米。

    (2)将表格外部框线设置成实线,3磅,表格内部框线为实线,1磅;第一行加红色底纹。


    正确答案:1. 双击打开WORD1.DOC选中标题段文字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字体选项卡设置为三号蓝色黑体加粗着重号选择格式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底纹选项卡设置为红色底纹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选择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设置段后间距0.5行单击“确定”按钮。 2. 选中正文各段落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字体选项卡设置为小四号单击“确定”按钮选择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设置悬挂缩进2字符。选中第二段选择格式菜单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项目符号选项卡选择相应符号单击“确定”按钮。 3. 选中正文第三段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分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为2栏。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4. 双击WORD2.DOC将其打开选中表格最后4行选择表格菜单下的生成表格选择表格菜单下的表格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列选项卡设置表格列宽为2.4厘米;单击表格选项卡中“边框和底纹”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将表格外部框线设置成实线3磅表格内部框线为实线1磅;选择底纹选项卡设置第一行为红色底纹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1. 双击打开WORD1.DOC,选中标题段文字,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字体选项卡,设置为三号,蓝色,黑体,加粗,着重号,选择格式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底纹选项卡,设置为红色底纹,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选择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设置段后间距0.5行,单击“确定”按钮。 2. 选中正文各段落,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字体选项卡,设置为小四号,单击“确定”按钮,选择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设置悬挂缩进2字符。选中第二段,选择格式菜单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项目符号选项卡,选择相应符号,单击“确定”按钮。 3. 选中正文第三段,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分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为2栏。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4. 双击WORD2.DOC将其打开,选中表格最后4行,选择表格菜单下的生成表格,选择表格菜单下的表格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列选项卡,设置表格列宽为2.4厘米;单击表格选项卡中“边框和底纹”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边框选项卡,将表格外部框线设置成实线,3磅,表格内部框线为实线,1磅;选择底纹选项卡,设置第一行为红色底纹,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 第15题:

    请教:2011年9月计算机等考《一级MS Office》全真模拟试卷(6)第4大题第1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7 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l.DOC)保存文档。

    (2)给文中所有“手机”一词添加波浪下划线;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悉……已经全部完成。”)设置为五号楷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_GB2312;

    (3)将正文第三段(“在此前4月3日……进行了修改。”)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1.62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参考答案分析】: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三号”, 加租并居中对齐。

    步骤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设置”中选择“方框”,在“颜色”中选择“红色”。步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步骤3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在弹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的“查找内容”输入“手机”,在“替换为”中也输入“手机”;将光标置入到“替换为”的输入框中,单击“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常规”按钮,展开对话框,选择对话框下方的【格式→字体】命令,弹出“替换字体”对话框,在“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的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所有操作

    步骤5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GB2312”、字号为“五号”。

    步骤6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

    步骤7将正文的第3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间距中输入“1.62字符”并选中“分隔线”和“栏宽相等”复选框。

  • 第16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字处理”命令,然后按照题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请用Word 2003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

    (1) 将标题段(“黄金周”)文字设置为二号红色空心黑体、居中。

    (2) 将正文第一段内容(“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等等。”)的文字设置为小四号楷体_GB2312、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25倍。

    (3) 将正文中第2~3段内容(“总之,……在逐渐走高。”)设置成楷体_GB2312、红色小三号、并加黄色底纹,段后间距0.5行。

    (4) 将文中后6行文字转换为一个6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1列列宽为2.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3.6厘米,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 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蓝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本题分为一小题(对应Word.doC)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 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二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1对齐选择正文中的第1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国家队号为“小四”。 步骤2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阿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_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3 选择正文中的第2、3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 步骤4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2) 设置表格 在制怍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6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嚣”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3 选择表格的其他列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6厘米米”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 全选表格单击鼠标有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的最后一行中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在表格的下方将添加一行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1列最后1个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合计”。 步骤6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ABOVE)”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第3列、第4列的合计结果。 步骤7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中选择“监色”。 步骤8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本题分为一小题(对应Word.doC)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 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二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1对齐,选择正文中的第1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国家队号为“小四”。 步骤2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阿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_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3 选择正文中的第2、3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 步骤4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2) 设置表格 在制怍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6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嚣”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3 选择表格的其他列,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6厘米米”,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 全选表格,单击鼠标有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的最后一行中,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在表格的下方将添加一行,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1列最后1个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合计”。 步骤6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ABOVE)”,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第3列、第4列的合计结果。 步骤7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中选择“监色”。 步骤8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 第17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1.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RD1.DOC)保存文档。

    (2)将正文各段文字(“标准化:指国家……独占鳌头。”)的中文设置为五号仿宋GB2312、英文设置为五号Arial字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段前间距0.5行。

    (3)正文第一段(“标准化:指国家……趋于集中。”)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1厘米;为正文第二段(“一体化:指中文……成果的结合。”)和第三段(“工程化、产品化:……独占鳌头。”)分别添加项目符号●。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1.doc】命令,将文档“Word1.doc”打开。
    (1)替换并设置文本
    步骤1 选择【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步骤2 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查找内容”输入“技木”,在“替换为”中输入“技术”,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将自动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错词的替换工作。
    步骤3 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颜色”为“红色”并居中对齐。
    步骤4 保持标题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字符间距”的“间距”中选择“加宽”,在磅值中输入“2磅”,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5 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字体”的“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五号”。
    步骤6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分别在“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l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的设置。
    (2)设置段落格式
    步骤1 选择正文中的第一段文本,选择【格式→首字下沉】命令,在“首字下沉”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下沉”,在“下沉行数”中输入“2”,在“距正文”中输入“0.1厘米”。
    步骤2 选择正文的第二、第三段,选择【格式→项日符号和编号】命令,在“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项目符号”的列表中选择圆形符号。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文本的编辑。

  • 第18题:

    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2)设置正文各段落(“第1代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置为1.2倍,并为正文各段落中的“计算机”添加着重号(标题段除外)。

    (3)将正文(“第1代计算机……是智能计算机。”)5段合并为一段,将此段分为等宽的两栏,栏宽为18.09字符,栏中间加分隔线。

    (4)先将文中后5行文字设置为五号,然后转换成一个5行4列的表格。将标题(“计算机德4个发展阶段”)设置成四号黑体、居中;设置表格居中、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靠上居中。

    (5)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双实线,内框线为0.75磅单实线。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倒k_GB2312”、字号为“三号”,加粗并居中对齐。
    步骤2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选定正文各段落,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分别在“段落”对话框的“左”和“右”中输入“0.5厘米”,在“特殊恪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l.2”。
    步骤4选择文档中任意一个文本“计算机”,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的“着重号”中选择“。“双击工具栏上的,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其他“计算机”文本上方,选中该文本即可应用选择样式。
    步骤5将鼠标光标定位到正文第2段的开头,单击“Backspace”键删除第1段的段落标记,合并第l和第2段为一段文本,使用相同的方法将第3、4、5段也合并到第l段中。
    步骤6将正文的第一段选中,选择【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的“预设”中选择“两栏”,在“栏宽”中输入“l8.09字符”,选中“栏宽相等”和“分隔线”复选框。步骤7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栏设置,返回到操作界面中即可查看分栏效果。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进行表格的转换,然后再进行表格的具体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正文的后5行,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号为“五号”,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择文本“计算机的4个发展阶段”,单击工具栏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并居中对齐。
    步骤3将鼠标光标移动到表格中,单击在表格左上角出现的图标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中的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靠上居中】命令,表格中的文本将靠上居中对齐。步骤5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1.5磅”。
    步骤6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 第19题:

    问答题
    将正文各段文字(“在理想情况下……Icc规范值。”)中的中文文字设置为12磅宋体、英文文字设置为12磅Arial字体;将正文第三段(“然而……因而漏电流增大。”)移至第二段(“对所有的CMOS器件……直流电流。”)之前;设置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l.2倍行距。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设置正文字体。选中正文前四段,在【开始】功能区的【字体】分组中,单击“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设置“中文字体”为“宋体”,设置“西文字体”为“Arial”,设置“字号”为“l2磅”,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照题目要求移动文本。选中正文第三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在第一段后另起一行,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保留源格式”粘贴。
    ③按题目要求设置正文段落属性。选中正文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段落”按钮,弹出“段落”对话框。单击“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特殊格式”选项组中,选择“首行缩进”选项,设置磅值为“2字符”;在“间距”选项组中,设置“行距”为“多倍行距”,设置“设置值”为“l.2”,单击“确定”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将标题段(“GDP与GNP的区别”)文字设置为三号红色黑体、字符间距加宽6磅、并添加黄色文字底纹;将正文各段落(“GDP……的概念。”)中的西文文字设置为五号Arial字体(中文文字字体不变)。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在【开始】,【字体】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保持默认选择),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
    步骤2:单击“高级”选项卡,在“字符间距”下“间距”框中选择“加宽”,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磅”。
    步骤3: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在【开始】,【段落】分组上,单击“下框线”按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在“应用于”中选择“文字”,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4:选择所有的正文文本(标题段不要选),在【开始】,【字体】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五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给文中所有“手机”一词添加波浪下划线;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悉……已经全部完成。”)设置为五号楷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正确答案:
    步骤1:在【开始】选项卡【编辑】分组上,单击“替换”,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的“替换”选项卡。在“查找内容”输入“手机”,在“替换为”中也输入“手机”;将光标置入到“替换为”的输入框中,单击【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更多”按钮,展开对话框,单击“格式”,“字体”,弹出【查找字体】对话框,在“下划线”中选择“波浪线”的线型,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完成所有操作。之后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设置【开始】,【字体】分组中的“字体”、“字号”分别为“楷体”、“五号”。
    步骤3: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在【开始】选项卡【段落】分组中,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左侧”和“右侧”中输入值为“1字符”,在“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将正文各段落(“新华网济南……3500立方米以上。”)文字设置为五号宋体,行距设置为18磅;设置正文第一段(“新华网济南……第7次调水调沙。”)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2厘米),其余各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设置正文字体。选中正文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字体】分组中,单击“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设置“中文字体”为“宋体”,设置“字号”为“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题目要求设置正文段落属性。选中正文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段落”按钮,弹出“段落”对话框。单击“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间距”选项组中,设置“行距”为“固定值”,设置“设置值”为“18磅”,单击“确定”按钮。
    ③按照题目要求设置首字下沉。选中第一段,在【插入】功能区的【文本】分组中,单击“首字下沉”按钮,选择“首字下沉选项”,弹出“首字下沉”对话框,单击“下沉”图标,设置“下沉行数”为“2”,设置“距正文”为“0.2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④按题目要求设置正文段落属性。选中正文除第一段外的各段,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段落”按钮,弹出“段落”对话框。单击“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在“特殊格式”选项组中,选择“首行缩进”选项,设置磅值为“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将正文第4段文字(“第2步为‘落’……自动巡视勘测技术”)移至第3段文字(“第3步为‘回’……自动返回地求的技术。”)之前;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设置为五号楷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5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正文中的第4段文字,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拖动到第3段文字之前,松开鼠标左键即完成段落的移动。
    步骤2:选择所有的正文文本(标题段不要选),打开【开始】选项卡,在【字体】分组上分别单击“字体”、“字号”,选择字体为“楷体”、字号为“五号”。
    步骤3: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在【开始】选项卡的【段落】分组上单击对话框启动器,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进行设置:
    ①在“缩进”的“左侧”和“右侧”中分别选择或输入“1.5字符”;
    ②在“特殊格式”中选“首行缩进”,在“磅值”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