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活动过程设计中的缺憾是?()A.没有适时地使用提问的方法推进活动过程B.活动延伸中没有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C.没有体现活动的的游戏性和活动性D.没有进行不同领域的整合教育

题目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活动过程设计中的缺憾是?()

A.没有适时地使用提问的方法推进活动过程

B.活动延伸中没有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C.没有体现活动的的游戏性和活动性

D.没有进行不同领域的整合教育


相似考题
更多“《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活动过程设计中的缺憾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图2-4中水平对应关系看,左边是软件设计过程,右边是软件测试过程。在软件设计过程中,SQA应按(5)进行检查活动。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系统测试是基于(6)的测试。


    正确答案:(5) 质量保证计划 (6) 需求(或软件需求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5) 质量保证计划 (6) 需求(或软件需求,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解析:从图2-4中水平对应关系看,左边是软件设计过程,右边是软件测试过程。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SQA (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但SQA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依据为项目策划阶段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因此(5)空缺处应填写“质量保证计划”。
    从图2-4可以看出,系统测试阶段的测试依据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主要描述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接口需求等,它描述的每一条功能,在程序中不一定有一段相应的代码对应,而可能由多个程序单元的部分代码实现,故不能进行基于代码的测试,而应进行基于需求的测试。所以(6)空缺处应填写“需求(或软件需求,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 第2题:

    冬爷爷的胡子
    冬爷爷的胡子:亮晶晶,硬邦邦。
    挂在哪儿?树枝、屋檐、山崖……
    风娃娃,很喜欢冬爷爷的胡子,吹呀吹,荡呀荡,吹得胡子响叮当!
    响叮当,叮当响,掉下一根粗又长,送给爷爷当拐杖……
    请根据上述短文,设计中班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冬爷爷的胡子(中班)(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冬爷爷的胡子》,能通过想象大胆表述散文内容;(2)知道冰挂有潜在危险,学习保护自己。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图片《冬爷爷的胡子》、配乐磁带《冬爷爷的胡子》。(2)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玩冰,接触冰挂。
    (三)活动过程
    1.欣赏、理解散文
    (1)教师出示大图片,并朗诵散文《冬爷爷的胡子》。
    问题:你听见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观察大图片,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展示的散文内容。
    问题:①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样的?
    ②冬爷爷的胡子挂在哪里?
    ③风娃娃吹着冬爷爷的胡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④风娃娃喜欢冬爷爷吗?为什么?
    (3)播放配乐磁带《冬爷爷的胡子》,让幼儿欣赏。
    问题:为什么这篇散文的名字叫《冬爷爷的胡子》?冬爷爷的胡子到底是什么?
    (4)师幼共同跟诵配乐磁带散文《冬爷爷的胡子》。
    2.启发想象、大胆表述
    问题:(1)冬爷爷的胡子除了挂在树枝、屋檐、山崖……还会挂在哪里?
    (2)如果你拾到一根冬爷爷的胡子,又粗又长,你会送给谁?为什么?提示:想象的内容要符合冰溜儿又长又结实的特性,例如,送给小兔抬箩筐;送给妈妈晒衣裳;送给小猴当金箍棒;送给小鸟荡秋千;送给小猫当警棍;送给老师当教鞭……
    3.师幼谈话
    问题:(1)冬天里,除了冬爷爷的胡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2)生活中经常有冰溜子融化砸到人的事情,我们怎么办?
    (四)活动延伸
    (1)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画一画“冬爷爷的胡子”。
    (2)带领孩子们自制“冻冰花”,进一步体验结冰的现象。

  • 第3题:

    在扩散性设计思维的过程中,类推是提高设计独创性的重要的思维活动和手段。


    B

  • 第4题:

    请设计一节中班社会活动《生活中的规则》。要求写出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生活中的规则(中班)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培养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措施:制定、理解规则,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终生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让幼儿真正成为规则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规则,初步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掌握规则与安全的关系。
    (3)情感目标:感受遵守规则后给自身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懂得生活中的日常规则。
    (2)难点:能够主动认真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四)活动准备
    关于生活中规则的图片、红绿灯、汽车和自行车的头饰等、PPT
    (五)活动过程
    1.看一看
    画面1:出示生活中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在动物园售票口,有人插队买票。
    师:你觉得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回答要排队)
    画面2:出示生活中遵守规则的图片,公交站台,乘客排队上车。
    师:他们的做法对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幼儿回答要遵守规则)
    2.说一说
    师:看过了图片,请大家想一想,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我们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幼:喝水、上厕所、滑滑梯、做早操排队、下楼梯等。
    师:我们为什么要排队呢?
    幼:安全、节约时间等。
    师:如果我们不排队,会怎么样?
    幼:会比较混乱、发生危险等。
    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
    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玩一玩
    (1)教师讲解“红绿灯”游戏的规则,安排好角色;
    (2)教师扮演交警,其他小朋友带上汽车、自行车的头饰;
    (3)“交警”根据“红绿灯”指挥不同方向的车辆活动。(活动中根据情况可以互换角色)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到家把生活中的规则以小老师的身份教给爸爸妈妈,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发现更多的规则,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 第5题: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对“是否知识分子更喜欢留胡子”感到好奇。作为检验的一部分,他对抽中的男性样本进行了调查,该样本中包含了10个有胡子的男性和10个把胡子剃光了的男性,分别询问了他们的受教育年数,下面既是被访者受教育年数的调查数据: 有胡子 没胡子 18 17 23 11 12 12 14 16 18 14 16 12 15 10 21 13 14 12 16 16 关于对均值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的原假设表述中,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在对留胡子的喜爱程度上没有差异

    B.留胡子的男性与把胡子剃光了的男性,在受教育年数上没有差异

    C.留胡子的男性与把胡子剃光了的男性,在受教育年数上有差异

    D.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在对留胡子的喜爱程度上有差异


    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