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成本的种类?可举相关例子说明
第1题:
u 举一个过去的例子说明,在做出决定时,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周密考虑。请说说你做决定的过程。
第2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奖励过多和惩罚过分的消极意义,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之。
要使金钱诱因有效,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即行为改变的程度、金钱诱因的成本以及这类干预的长期效果。许多以金钱为诱因的研究表明,行为改变程度并不大;金钱上所花的成本远远大于行为改变的价值(如节能);极大部分行为改变是短暂的。
与正强化相反,惩罚,例如惩罚或其他形式的处罚,在塑造长期行为方面不大成功。但许多政府想要获得所希望的社会结果,通常更多地依赖含有处罚的法律和规定。此外,与金钱有关的非诱因物,例如,增加汽油和电力的成本,或增收能源税,对行为确实有效果。
略
第3题:
举三个例子说明能造成电机过热的原因?
第4题:
举三个例子说明礼仪的“适度”原则。
第5题:
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正的外部性与负的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的经济损失。
负的外部性经济学分析: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MSC(边际社会成本)>MPC(边际私人成本),二者之差为MEC(边际环境成本)。MSC与MB(边际收益)决定社会需求的生产量Q,MPC与MB决定私人生产量Q1,Q1>Q,若使Q1减小到Q,则必须提高MPC,所以若负的外部性得不到有效纠正,同样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
第6题:
举一个简单例子说明排队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7题:
常用的网络的分析有什么?对GIS应用有何价值?请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8题:
简要说明沟通的种类(至少从三个角度)。
第9题:
举一身边的例子说明酶工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举一例子说明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运用。
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讲解:
(1)概念的引入: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只是对于乘法的定律,在计算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式子,如(21+14)×3。
(2)概念的形成:通过让学生计算,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
比较大小:①(32+11)×532×5+11×5
②(26+17)×226×2+17×2
学生通过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
(3)概念的运用:通过运用概念达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
计算下题:①(35+12)×10
②(25+12.5)×8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乘法分配律会很快得到结果,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再乘外面的数要快的多,从而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会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就掌握了概念。
第14题:
何谓范式?试举社会科学的例子说明。
第15题:
不同种类的液晶材料是不是都能应用到显示中?在各种类型的显示中,液晶材料是不是可以互换?请举一个例子分析为什么?
第16题:
举一个最近你自己在选购某件商品时被相关群体所影响的例子,简要说明它是怎样影响你的购物决策的,并说明其属于哪一类相关群体?
第17题:
药物经济学利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药物治疗的成本(投入)和收益(指有益的结果)进行完整的评价,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有CBA、CEA、CUA和CMA,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可从多个角度出发,为不同的对象服务,为患者的选择提供参考的评价应()
第18题:
中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试举1-2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19题:
王国维为说明词境界说举得例子都是诗()
第20题:
什么是语法意义?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WIDETOM分析方法
基于优先级分析的方法
基于约束分析的方法
基于价值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