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了形训方法的有A.诚,信也。从言,成聲。B.诫,敇也。从言,戒聲。C.及,逮也。从又,从人。D.勒,刻也,刻识之也。

题目

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了形训方法的有

A.诚,信也。从言,成聲。

B.诫,敇也。从言,戒聲。

C.及,逮也。从又,从人。

D.勒,刻也,刻识之也。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几条训释中,使用了形训方法的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形训有很多局限,现今运用形训来释义,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一是分析字形,应该依据文字的早期写法,以现今而言,首先应该依据甲骨文、金文,再参照《说文》。
    二是分析形体要注意区别字义和词义。字义、词义有相一致的,如基本词汇中的山、水、日、月等,字义就是词的本义。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词义引申、文字假借,字义和词义就会出现不一致了。

  • 第2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 A、定义法
    • B、描述法
    • C、否定法
    • D、比较法
    • E、引证法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 第4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 A、义训
    • B、同训
    • C、声训
    • D、推求语源
    • E、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C,D,E

  • 第5题:

    《说文.玉部》:“圭,玉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以大名释小名
    • B、以共名释别名
    • C、互训
    • D、义训
    • E、同训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 A、递训
    • B、互训
    • C、形训
    • D、义训
    • E、声训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什么是形训?举例说明之。什么是声训?声训有哪三种方式?什么是义训?义训有哪几种方式?


    正确答案:形训是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解释词义的方法。如《说文解字就是一部形训古书。声训是用音同、音近字解释词义的方法。声训有同字为训、同音为训、音近相训三种方式。义训是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
    义训方式有三种:
    (1)用同一词训释;
    (2)界说;
    (3)据文证义。

  • 第8题:

    判断题
    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递训

    B

    互训

    C

    同训

    D

    以狭义释广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形训?举例说明之。什么是声训?声训有哪三种方式?什么是义训?义训有哪几种方式?

    正确答案: 形训是从分析字形结构入手解释词义的方法。如《说文解字就是一部形训古书。声训是用音同、音近字解释词义的方法。声训有同字为训、同音为训、音近相训三种方式。义训是直陈词义的训释方法。
    义训方式有三种:
    (1)用同一词训释;
    (2)界说;
    (3)据文证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A

    义训

    B

    同训

    C

    声训

    D

    推求语源

    E

    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说文.玉部》:“圭,玉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A

    以大名释小名

    B

    以共名释别名

    C

    互训

    D

    义训

    E

    同训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说文•角部》:“解,判也。”《说文•采部》:“释,判也。”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 A、递训
    • B、互训
    • C、同训
    • D、以狭义释广义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形训
    • B、义训
    • C、以共名释别名
    • D、以狭义释广义
    • E、同训

    正确答案:B,C,E

  • 第16题:

    辨“训”和“义”需要辨文意训释和词义训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经籍纂诂》是一部()的大型训诂词典。

    • A、用声训法释词
    • B、兼说形、音、义
    • C、按义类编列
    • D、汇辑故训材料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

    • A、义训
    • B、声训
    • C、形训
    • D、互训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多选题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
    A

    递训

    B

    互训

    C

    形训

    D

    义训

    E

    声训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朱熹的训释是递训的,从经典的阐释角度来看,这个训诂是有问题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
    A

    义训

    B

    声训

    C

    形训

    D

    互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A

    形训

    B

    义训

    C

    以共名释别名

    D

    以狭义释广义

    E

    同训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说文•口部》:“咽,嗌也。”“嗌,咽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A

    递训

    B

    互训

    C

    以共名释别名

    D

    形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