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向死而生”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让将来的死亡来到当下,与死相伴,有时候的确能够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帮助我们活好当下的生活。
第1题:
A、智能化
B、单一化
C、虚拟
D、工业
第2题:
哲学能够为我们生活提供大“道”。()
第3题:
人是有死的,这件事的意义有 ()
第4题: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第5题: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基于()。
第6题:
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
第7题:
瑜伽的益处多不胜数,我们联系瑜伽的最终目的,是拓宽个人意识,令我们更了解当下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8题:
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第9题:
幻想死亡是别人的事情,我们自己永远不会死
像伊壁鸠鲁那样认为我们能看到别人的死亡,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死亡
像海德格尔所描述的那样,把死亡“悬置”起来,投入当下繁忙的生活
相信得到神的庇佑从而能够永生不死或者与神同在
第10题:
记忆内容
当下知觉
逻辑推理
科学推理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一著名命题是由英国哲学家()提出来的。
波兰尼
略
第14题:
当我们关注自己,爱自己时,我们才能()
第15题:
人们为了对付死亡之可怕所采用的策略有()
第16题:
马丁·海德格尔是以下哪一国家的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
第17题:
对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是()
第18题:
当下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道德思想?
第19题:
“微政治”力量正潜在地塑造着我们当下的政治生活,改变着政治活动以及政策过程的程序与重心。
第20题:
当下,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活,愈加趋向“速度化”。很多时候,文学服务于这种追求速度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某些人文学写作的重要依据。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作家,应该有放慢脚步的勇气,有望向心灵的愿望,有让灵魂沉思静默的能力。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第21题:
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产生生命的紧迫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让我们对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令我们真正反思自己的生活
死亡的存在让我们的人生真正变得完整
死亡的存在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具有了可持续性
第22题:
享受过程
学会放下
保持人格独立
活在当下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