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


    参考答案: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他作了补充。他把利润分成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和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利润将呈下降的趋势。


  • 第2题:

    政治经济学四分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斯图亚特

    B.大卫·李嘉图

    C.詹姆斯·穆勒

    D.约翰·穆勒


    参考答案:C

  • 第3题:

    属于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的是()。

    • A、价值规律
    • B、按劳分配规律
    • C、剩余价值规律
    • D、商品经济规律
    • E、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正确答案:B,C

  • 第4题: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
    • C、生产的物质过程
    • D、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政治经济学"四分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创始人是()。

    • A、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
    • B、詹姆斯·穆勒
    • C、约翰·穆勒
    • D、马歇尔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2)生产规律具有永恒自然规律的性质,而分配规律则是暂时的,可以随人的意愿而变动;
    (3)资本主义的问题是分配的严重不均,所以应当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来改良资本主义。

  • 第7题:

    单选题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

    C

    生产的物质过程

    D

    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正确答案: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抑制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律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用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 认为凡是能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就是正义的有道德的行为。主张采取某些国家干预政策,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人民福利的改善。在保护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政府不干预个人自由的前提下,应限制遗产的继承,发展合作社,增加对贫民的救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正确答案: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抑制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律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用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

    正确答案: 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理论。这是他对经济分析作出的最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之一。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揭示贸易所得在贸易国家间如何分配。穆勒说明,实际的实物贸易条件不仅取决于国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的类型。更具体地,国际交换的条件取决于国外对每种产品的需求能力和弹性。
    他首先指出,一件进口商品的价值,就是用来支付它的出口商品的价值。一个国家能够卖到国外的商品构成了它用于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收入。因此,可供出口商品的供给可以被认为对进口的需求,穆勒称之为“交互需求”。他用产品成本的相对差别为商品的国际交换价值确定了上下限:如果英国制造10码棉布和15码亚麻布的成本一样,与在德国制造20码亚麻布的成本相同,则两国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用10码棉布交换15至20码亚麻布。
    如果一国出口品生产效率提高了,贸易利得将如何在两国之间作分配呢?要看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若其富有弹性,则出口国将会得到生产效率提高的绝大部分好处;若其缺乏弹性,则进口国得到绝大部分的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政治经济学四分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创始人是()
    A

    詹姆斯·斯图亚特

    B

    大卫·李嘉图

    C

    詹姆斯·穆勒

    D

    约翰·穆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参考答案: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抑制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律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用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 第14题:

    下列属于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是()。

    A.价值规律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答案:D
    解析:
    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的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社会分工越细,生产 社会化程度越高,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越大,就 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

  • 第15题:

    政治经济学四分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创始人是()

    • A、詹姆斯·斯图亚特
    • B、大卫·李嘉图
    • C、詹姆斯·穆勒
    • D、约翰·穆勒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 B、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
    • C、生产的物质过程
    • D、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 B、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 C、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 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意义。


    正确答案: ①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⑴认为两国进行商品交换,其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各自对该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国际商品交换的价格是由两国的相互需求决定的,所以他的理论就被称为相互需求论。
    ⑵相互需求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率的上下限来解释双方获利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双方各占多少;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两分法”。

    正确答案: 把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区分开来。这就是区分生产和分配的著名的“两分法”。
    把生产看成人和自然的关系,故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利润理论。

    正确答案: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他作了补充。他把利润分成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和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利润将呈下降的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穆勒的价值理论的特点。

    正确答案: 在价值理论上,穆勒形式上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又把生产费用论、供求论等加入进来。
    穆勒把商品分为三类:
    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中,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种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因素是劳动。他又说,劳动一词可以用工资来代替,实际垫支的资本家所花费的就是工资。生产除了劳动以外还包括资本,是“节欲”的结果,节欲的报酬就是利润。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这类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需求和价值互为因果的问题,他引入了需求表的概念(反映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他对供给与需求表、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弹性以及它们对价格的影响有着准确的理解。这些都是后来马歇尔相关分析的重要概念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

    正确答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
    (2)生产规律具有永恒自然规律的性质,而分配规律则是暂时的,可以随人的意愿而变动;
    (3)资本主义的问题是分配的严重不均,所以应当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来改良资本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