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更多“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

    (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是:|货币量|→|利率|→|总需求|

    (2)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3)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是货币供给量,它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改变贴现率和改变准备率。


  • 第2题:

    说明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局限性。


    答案:
    解析:
    (1)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道义劝告等措施。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需要紧缩货币供给,或者说放慢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然而,那时公众一般来说支出会增加,而且物价上升过快时,公众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上,而希望尽快花费出去,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这无异在流通领域增加了货币供给量。这时候即使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也无法使通货膨胀率降下来。反之,当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速度放慢,意味着货币需求减少,如果货币供给增加量和货币需求增加量相等,LM曲线就不会移动,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会变动。 2)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控制需求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难了。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市场利率变动以后,投资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的变动。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时不要花很长时问,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和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的变化。比方说,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是反衰退,却为加剧通货膨胀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 第3题:

    简述货币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所要达到和实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四项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1)稳定物价。是指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明显的波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受工资、税收、利润、原材料等因素影响,呈总体上升趋势,稳定物价并不要求物价一成不变。但物价上涨过高意味着通货膨胀。需确定一个适当的物价上涨率,作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定位,一般认为,应控制在5%以下为宜。
    (2)经济增长。一般以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为衡量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投资的增加、资源的利用等;还有若干抵消经济增长的因素,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的一项综合发展目标,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中央银行将其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因为中央银行可通过对投资规模的调控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3)充分就业。它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只有消除“非自愿失业”(即劳动力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工作条件而仍找不到工作),社会才实现了充分就业。中央银行一般把充分就业目标定位在失业率不超过4%。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上述四大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往往不能同时兼顾。当今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中,主要围绕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在目标本身或政策措施上进行调整和组合,以便最终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 第4题:

    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
    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第5题:

    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称为货币政策标的)应坚持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可控性。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2)可测性。就是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情况。

  • 第6题:

    简述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正确答案: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货币供应量上升)、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下降,则之相反)、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下降,则之相反)

  • 第7题:

    简述货币政策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正确答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利率。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升。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降。(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使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市场价格趋于下跌。(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一)时滞,分为内在时滞: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以及外在时滞;3.决策时滞;4.执行时滞;5.效果时滞
    (二)政策刚性,财政政策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的刚性和社会集团的压力往往使税收易降不易升,福利支付易增不易减
    (三)挤出效应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四)受经济周期约束财政政策受经济周期的约束,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财政预算深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一)经济时期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二)货币流通速度 理论研究中,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但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就要打折扣
    (三)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四)开放经济中受资金在国际上流动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导致货币政策局限性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①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④其他因素。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各资产负债科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称为货币政策标的)应坚持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可控性。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2)可测性。就是指货币政策标的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能迅速收集有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与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度。
    (4)抗干扰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
    (5)适应性。就是选定的货币政策标的要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制和当时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实际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参考答案: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包括三个层次:
    (1)调节存款准备金和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
    (2)商业银行做出反应,相应调整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规模;
    (3)经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改变市场利率水平。


  • 第13题:

    货币政策存在哪些局限性?


    答案:
    解析:
    (1)反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时,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但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因为衰退时,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利率降低,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而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而且流动偏好陷阱的存在使货币量无论增加多少,利率都不会降低。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否则,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会影响政策效果。央行变动货币供给量,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的作用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在开放经济中,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 第14题:

    简述导致货币政策局限性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①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和负债
    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
    ④其他因素。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各资产负债科目。

  • 第15题:

    简述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正确答案:(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三个标准,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 第16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一)时滞,分为内在时滞:1.认识时滞;2.行政时滞以及外在时滞;3.决策时滞;4.执行时滞;5.效果时滞
    (二)政策刚性,财政政策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个人收入的刚性和社会集团的压力往往使税收易降不易升,福利支付易增不易减
    (三)挤出效应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四)受经济周期约束财政政策受经济周期的约束,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财政预算深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一)经济时期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二)货币流通速度 理论研究中,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但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就要打折扣
    (三)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它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四)开放经济中受资金在国际上流动的影响

  • 第17题: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 第18题:

    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正确答案: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l)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井。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三个标准,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
    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