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与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共同教育个别劳动教养人员,帮助解决其思想问题和具体的家庭及社会问题的方法。
A.个别谈话法
B.个别帮教法
C.个别感化法
D.个别训练法
第1题:
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机关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断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行改造工作的“( )”,动员社会参与支持改造工作。A.向前延伸B.向外延伸C.向社会延伸D.向前、向外延伸
第2题:
进行( )是劳动教养人员教育的工作重点,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劳动教养人员社会就业与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A.职业技能教育
B.劳动教育
C.文化教育
D.思想教育
第3题:
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劳动教养人民警察在与劳动教养人员谈话时,表情要严肃认真,使劳动教养人员从心理上意识到问题所在。( )
第4题:
下列关于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负责协助大(中)队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搞好本班组的劳动、学习、卫生等事务性工作
B.要明确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的任务和职责
C.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要在大(中)队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下进行工作
D.劳动教养人员班组长在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授权下可代替劳动教养人民警察行使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职能和职责
第5题:
《劳动教养人员生活卫生管理办法》指出,劳动教养人员的生活卫生工作必须遵循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和原则是( )。
A.教育、感化、挽救
B.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C.社会主义法制化
D.教育、感化、改造
第6题:
一线劳动教养人民警察每月找劳动教养人员个别谈话教育要在( )人次以上。
A.18
B.17
C.16
D.15
第7题:
第8题:
目前,我国监狱、劳动教养场所等矫正教育机构,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帮教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是()。
第9题:
拘留所应建立社会帮教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对被拘留人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并有文字记录。
第10题:
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关怀青年的成长和教育。()曾经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第11题:
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机关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断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行改造工作的"()",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改造工作。
第12题:
社会同高校的合作与参与
社会利用高校获得经济利益
社会为学生实习与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
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劳动教养机关宗旨是( )实现的。
A.通过依法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维护社会治安,治理违法犯罪
B.通过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宗旨
C.通过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挽救他们成为新人
D.通过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对教养人员进行帮教,并积极创造安置就业条件
第15题:
下列属于劳动教养人员的义务的是( )。
A.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B.尊重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的义务
C.积极参加劳动生产的义务
D.协助劳动教养人民警察管理的义务
第16题:
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宗旨是( )。
A.劳动教养机关对违法或轻微犯罪的行为人适用劳动教养
B.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
C.以特有的强制性教育挽救手段进行教育矫治
D.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
第17题:
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机关要坚持( )的方针,不断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行改造工作的“向前、向外延伸”,动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改造工作。
A.“教育”
B.“感化”
C.“改造”
D.“挽救”
第18题:
从根本上防止劳动教养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措施是( )。
A.依法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B.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
C.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
D.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帮教,并积极创造安置就业条件
第19题:
第20题:
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统称为()。
第21题:
教育事业需由国家兴办,无需借助社会力量。
第22题:
不属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的是()。
第23题:
我们要如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